中醫辨治神經性皮炎
中醫辨治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中醫稱為“牛皮癬”、“攝領瘡”,與精神因素有關。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障礙、生活環境變化、衣領摩擦以及局部刺激,均可誘發本病。中醫認為本病多由風、濕、熱三邪蘊阻肌膚或血虛風燥,皮膚失養所致。
本病多發于頸部、上眼瞼、肘窩、腘窩、會陰、大腿內側、小腿伸側等部位,稱局限型;也有頭、四肢、肩、腰等多處發病者,稱播散型。常有對稱性分布。皮損初起為扁平丘疹,干燥結實,久之丘疹融合斑塊,逐漸擴大,皮膚增厚,干燥,發展成苔蘚樣皮損。自覺劇癢,夜間更甚。病程纏綿,常遷延數年。筆者幾年來共收治神經性皮炎患者340多例,分為兩種證型予以論治,均獲良效。
風熱夾濕型 臨床表現為局部有成片肥厚丘疹,并伴有皮膚潮紅、糜爛、濕潤、血痂。苔薄黃或黃膩,脈濡數。處方:當歸12克,苦參、蒼術、白芍、胡麻仁、梔子、牛蒡子、荊芥、防風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情緒波動者加珍珠母、代赭石、生牡蠣各30克,均先煎,夜交藤20克,五味子5克;奇癢者加烏梢蛇、僵蠶各10克。
血虛風燥型 臨床表現為病程較久,局部干燥、肥厚、脫屑,狀如牛皮。苔薄,脈濡細。處方:何首烏20克,生地15克,白鮮皮、川芎、白芍、當歸、防風各10克,蟬脫、獨活、柴胡、荊芥、甘草各6克,大棗5枚。
以上兩則處方均為內服,每日1劑,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早、中、晚服用。治療期間忌食辛辣、酒、魚蝦蟹等發物,避免撓抓、摩擦及熱水燙洗。忌飲濃茶、咖啡,保持良好心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