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十八反歷史源流及配伍禁忌特點第 2 頁
隨著本草學知識的不斷豐富,反藥內容也在不斷地轉引增衍,多以“畏惡七情”、“有相制使”等形式記載于歷代諸多本草和方劑書籍中。“十八”之數,首見《蜀本草》。《證類本草》載“蜀本注云:凡三百六十五種,有單行者七十一種,相須者十二種,相使者九十種,相畏者七十八種,相惡者六十種,相反者十八種,相殺者三十六種。凡此七情,合和視之。”《太平圣惠方》將“十八反”相反藥歸于“藥相反”項下。歷代所載的相反藥,尤其是明清以后,藥物內容較前有明顯增加,有關本草在收載相反藥物時,亦多不囿于十八、十九種之限,如《普濟方》記載有57種、48對,《本草集要》記載25種、19對,《中藥品匯精要》記載29種、28對,《本草蒙筌》記載25種、26對,《本草綱目》記載31種、29對。雖然反藥數超過了十八,但仍冠以“十八反”之名,所以從歷史衍化來看,“十八反”已經不是一個絕對數量含義,而成為中藥配伍禁忌的統稱,提示中藥配伍存在有一定的禁忌,其中《本草經集注》中記載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烏頭、烏喙反半夏、栝樓、貝母、白蘞、白及,藜蘆反細辛、芍藥、五參仍是相反禁忌的主體。
“十八反”成為相反禁忌的固定稱謂,與相反歌訣的出現和流傳有關。目前文獻可考的相反藥歌訣始自宋金元時期,早期除名之為“十八反”外,還有“藥性相反歌”、“十九反歌”等稱謂,流傳中逐漸以“十八反”歌固定下來,歌訣篇幅也逐漸精煉,其中《儒門事親》歌訣是為后世采用最多的版本,即“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從其內容與編排形式來看,歌訣內容大體相同,但部分內容稍有差別,如《活人事證方》及《寶慶本草折衷》將狼毒列入“十八反”歌訣,推知“十八反”歌訣應有不同的來源。明代醫家在宋金元時期的“十八反”歌訣基礎上,相繼加入了一些新的相反內容。至清代,醫家們多是承襲前代的“十八反”歌訣,或稍有修改的部分,但大體不出宋明以來“十八反”歌訣的已成的形式和內容。
至今被公認為是“十八反”的主要內容,基本藥物有19種,烏頭、半夏、白蘞、瓜蔞、白及、貝母;甘草、甘遂、芫花、大戟、海藻;藜蘆、細辛、芍藥、苦參、人參、丹參、玄參、沙參;結合當代臨床常用中藥,其中芍藥分白芍藥與赤芍藥,沙參分南沙參與北沙參,烏頭分川烏頭、草烏頭并包括附子,瓜蔞包括瓜蔞實、瓜蔞皮、瓜蔞子、天花粉,貝母分川貝母和浙貝母,則共為27種。由于有些藥物品種多樣,從而藥物和反藥組對在此基礎上還有所增加,如貝母包括川貝母、湖北貝母、浙貝母、土貝母;此外有些藥物入藥部位有多種,所以主要藥物不同品種、不同部位配伍又有增加。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歷版次對“十八反”內容進行了收錄。并將涉及到的藥物的各類品種均包括在內。如貝母類包括川貝母、湖北貝母、浙貝母、伊貝母、平貝母。瓜蔞類包括瓜蔞、瓜蔞皮、瓜蔞子、炒瓜蔞子、天花粉。烏頭類包括川烏、草烏、制川烏、制草烏、附子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