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摻偽的苦丁茶
中醫教你識別摻偽的苦丁茶
苦丁茶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葉冬青的葉,具有解暑清熱、化濕消滯的功效,用于治療頭痛、齒痛、目赤、聤耳、熱病煩渴、痢疾等癥。《本草求原》載:苦丁茶“清肺脾,止痢,清頭目。”《中國醫學大辭典》亦載其:“散肝風,清頭目,治耳鳴、耳聾、盯耳流膿,活血脈,涼子宮。”苦丁茶的品種較為復雜,江蘇、安徽地區有用茶葉加枸骨葉煎汁焙制的;四川地區有用木犀科植物序梗女貞的葉;貴州地區用日本毛貞的葉也作苦丁茶使用。除這些品種的葉子外,市場上還有以茶樹的老葉或其他樹葉混入苦丁茶中,使用時注意鑒別,下面中醫教你如何識別摻偽的苦丁茶。
真品苦丁茶
1.枸骨葉,又名角刺茶,干燥葉呈長橢圓狀直方形,長3~7.5厘米,寬1~3厘米,革質,卷曲,先端具3個硬刺,基部有兩個硬刺,上面黃綠色,具光澤,有皺紋,主脈凹陷,下面灰黃色或暗灰色沿邊緣具有延續的脊線狀突起,葉柄短,常不明顯;聞之氣無,口嘗味苦后口微甜。
2.大葉冬青葉,又名苦燈茶,呈卵狀長橢圓形,革質,不皺縮,有的縱向微彎曲,上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聞之氣無,口嘗味微苦而甘。這兩種葉片均較普通茶葉大1.5~2倍;沖泡后先苦然后有微甘味,無青澀、辣、臭、酸及其他異味,耐沖泡。
摻偽的苦丁茶
多摻入老茶葉或其它樹葉。其質較輕,外形較小,葉片小而薄,摻入2~4倍量的茶葉時,沖泡后滋味只是感覺略濃,其苦味口感仍清爽、醇甘,不會變得奇苦難耐;如摻偽品回甘味過強,苦味弱,可能是加了甘草或糖;若有參味的可能是絞股藍或其他參類;如品出酸、奇苦、辣、焦味等味道,肯定是摻雜的偽劣品。
摻偽的苦丁茶使原有的功效大打折扣,如用于治療,則會影響療效,貽誤治療,使用時當細辨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