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配伍應用第 2 頁
水腫
黃芪具有利水消腫之功,適用于脾虛失運,水濕停聚而致的肢體面目浮腫,小便不利,多與防風、白術等同用,如《金匱要略》之防己黃芪湯,用于治療慢性腎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氣血不足之瘡癰
黃芪具有益氣升陽、托毒生肌之功,有“瘡家圣藥”之譽,故常用于瘡瘍屬氣血不足者。若日久膿成不潰,則與當歸、川芎、穿山甲、皂角剌等配用。以托毒排膿,方如《外科正宗》之透膿散;若瘡瘍潰久不收口者則與當歸、人參、肉桂、熟地、白術等配用,以益氣養(yǎng)血,托毒生肌收口,如《局方》十全大補湯。如小兒痘瘡,氣虛塌陷,可與在人參、肉桂、炙甘草同用,以益氣透疹,如《博愛心鑒》之保元湯。
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黃芪補氣力強,氣盛才能血旺,故氣血虛弱致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可用黃芪治之,如《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即以本品配桂枝、白芍、生姜、大棗,以益氣溫經(jīng),和營通痹;《醫(y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用本品配當歸、川芎、桃仁等,以治中風半身不遂;《百一選方》蠲痹湯以本品配羌活、防風、當歸等,治療肩臂風濕痹痛,兼見氣血不足者。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