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真假赤小豆
中醫教你識別真假赤小豆
赤小豆亦稱紅豆,古稱“小菽”、“赤菽”,又名紅小豆、赤豆、朱豆,為豆科一年生半纏繞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種子,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夏秋莢果成熟時采收,其性平,味甘、酸,入心、脾、小腸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之功,用于治療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等癥。赤小豆甘能補脾,性善下行而利水,故可作為滋養性食療佳品!本草綱目》載:“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澼,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產難,皆病之有形者!
赤小豆適宜各類水腫之人,包括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等,如能配合烏魚、鯉魚或黃母雞同食,消腫力更好;適宜產后缺奶和產后浮腫,可單用赤小豆煎湯喝或煮粥食。赤小豆還具減肥之效,適宜肥胖之人食用。赤小豆食藥兩用,適宜范圍廣泛,故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木豆冒充赤小豆,使用時注意鑒別,下面中醫教你如何來識別真假赤小豆。
真品赤小豆
干燥種子略呈圓柱形而稍扁,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略有光澤。種臍線形,白色,約為全長的2/3,中間凹陷成一縱溝,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質堅硬,不易破碎,除去種皮,可見兩瓣乳白色子仁;聞之氣微,口嚼之有豆腥味。
偽品木豆
外觀呈扁球形,一端略平截,直徑約4~6毫米,比正品稍大,表面棕色至暗棕色,種臍位于平截一端,白色,長圓形,顯著突起;雖亦質地堅硬,不易破碎,但種皮較薄,內含黃色肥厚的子葉;聞之亦氣微,但口嘗味淡。而偽品木豆雖與赤小豆為同科植物,但不具備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赤小豆使用。
特別提示:豆科植物有一種相思子亦稱紅豆,這種豆有毒,絕不可當赤小豆使用,以防中毒。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