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品種不同 功效有差異
牛膝品種不同 功效有差異
“牛膝”有多個品種,分為懷牛膝、川牛膝、土牛膝等,但其產地不同,功效有差異。
懷牛膝:懷牛膝又稱百倍、雞膠骨,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因主產于河南溫縣、武陟、博愛、沁陽等地,舊稱懷慶府,又因形似牛的膝蓋,故稱懷牛膝,為享有盛譽的“四大懷藥”之一。每年于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去凈須根、泥土,曬至干皺后,將頂端切齊,曬至全干后即可入藥。其性平,味甘苦酸,入肝、腎經。懷牛膝分生、熟兩用。生用散瘀血,消癰腫,用于治療淋病尿血、癥瘕、難產、胞衣不下、產后瘀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等癥;熟用多為酒炒,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用于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痹等癥。《本草經疏》載:“牛膝,走而能補,性善下行,故入肝腎。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者,……此藥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濕而除痹也必矣。蓋補肝則筋舒,下行則理膝,血行則痛止。”現代藥理發現,其所含的皂苷對子宮有收縮作用;煎劑對腸管呈抑制作用;醇提取物能擴張心臟外周血管,起到降壓作用,還發現其有止痛、利尿之功。
懷牛膝多煎湯內服,治風濕寒痹、腰痛少力,常與桂心、山茱萸、木瓜、五加皮等配伍;治筋脈掣痛、手足麻木,常與天麻、杜仲、羌活、獨活等配伍;治結石癥常與當歸、雞內金、瞿麥、通草、金錢草、滑石、海金沙等配伍;降低血壓,常與生赭石、生石決明等配伍;治婦人經閉、產后惡阻,常與當歸、川芎、紅花等配伍。常用量為9~15克,亦可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川牛膝 :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商品分為兩種,一種為川牛膝,又名甜牛膝,主產于四川的雅山、樂山和西昌等地;另一種為麻牛膝,性狀與川牛膝相似,主產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我國云南、西藏亦有產。每年秋季采挖,去凈泥土,切去殘存的地上莖及須根,烘干或曬至半干時,待發汗后再曬至足干即可入藥。其性平,味甘微苦,含有生物堿等成分,具有祛風、利濕、通經、活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風濕腰膝疼痛、腳痿筋攣、血淋等癥;治療跌撲刀傷,有緩和疼痛之效。《四川中藥志》載川牛膝能“祛風利濕,通經散血。治寒濕腰腿骨痛,足痿筋攣,婦女經閉及癥瘕,淋病,尿血,陰痿,失溺”。川牛膝常與當歸、赤芍、桃仁、紅花等配伍,治療婦女經閉;與羌活、桂枝、蒼術、秦艽、防風等配伍,治療風濕關節痛;與當歸、瞿麥、木通、滑石、冬葵子等配伍,治療產婦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川牛膝與諸藥配伍煎湯內服,常用量為4.5~9克,或浸酒、入丸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