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藥名釋義-補虛藥
常用中藥名釋義-補虛藥
黃芪 原名“黃耆”。《本草綱目》云:“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通作黃芪”。因顏色、功用而得名。
人參 本品藥用其根,因“根如人形,有神”(《本草綱目》),故名。
太子參 本品原在南京明孝陵所發現,故名。又因其塊莖很小,多用于小孩,又名“孩兒參”。
黨參 本品“原出山西上黨,而根形如參,故名”(《中藥材品種論述》)。因產地、形狀而得名。
西洋參 因產于大西洋沿岸的美國、加拿大,功似人參,故名。
山藥 原名“薯蕷”,因避諱而得名。“因唐代宗名預,避諱改為薯藥;又因宋英宗諱署,改為山藥”(《本草衍義》)。
甘草 本品因味甘而得名。舊時有“國老”之稱譽。甄權云:“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陶弘景云:“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