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忘實為脾腎兩虛第 3 頁
痰濁與健忘
痰濁內蘊也是導致健忘的原因之一。《丹溪心法》曰:“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汪石山《推求師意·健忘》曰:“設使因痰健忘,乃一時之病。”若思慮勞倦太過損傷脾胃,或飲食不節,恣食肥甘,可致脾失健運,痰濁內生。痰濁上擾,蒙閉心竅則心神昏昧;上犯于腦則元神不明,清竅不利而遇事善忘;痰濕壅阻中焦,清陽之氣不升,心腦失養也可致健忘。因此,先賢從痰論治健忘者甚眾。
痰濁、瘀血的產生與脾腎
雖然痰濁、瘀血作為病理產物能夠影響記憶功能,但痰濁和瘀血的產生則與脾腎相關。
痰是水液代謝失常的產物,脾主運化水液,為“生痰之源”;腎主水,水液代謝要靠腎陽的溫煦氣化。若脾腎虧虛影響水代謝,可以因虛致實,導致痰的生成。相反,如果脾腎功能健全就不會有痰濁的產生。
血屬陰,主靜,血的運行與氣的“推動作用”、陽的“溫煦作用”和陰液的“濡潤作用”有關。脾主生氣,脾虛則氣虛,“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瘀,因此,瘀血與脾虛有關。若腎陽虧虛,可導致溫煦失司,“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陽虛則易致血寒凝滯而成瘀血。“陰主濡之”,若腎陰不足,則脈道失濡,也可形成血行不暢而成瘀。因此,瘀血也與腎虛有關。
綜上所述,“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是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原動力。脾的運化離不開腎氣的鼓動,腎氣又需要脾化生的氣血來提供營養。脾虛可以導致腎虛,腎虛也可以導致脾虛,二者都會形成脾腎雙虧。脾腎的虧虛既可直接影響記憶功能,又能通過波及他臟、變生痰瘀等多種機制形成老年健忘。因此,老年健忘的核心病機是脾腎二臟的虧虛。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