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適應問題
人到老年必然會碰到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變化。老人一退休就會有社會角色的改變,角色改變不僅意味著失掉了某種權利,更為重要的是失掉了原來所擔當的那個角色的感情,改變了幾十年形成的那種行為模式。失落感、自卑感、孤獨感等負性情感伴隨而來,使老人難以適應。因此老人必須及時地采取措施,充當新的角色,進行自我調適,以適應那些不可避免的變化。
影響老人心理適應的因素很多,現就參與社會和勤于學習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 參與社會
參與社會是指老人退休后,根據社會的需要和本人能力、意愿選擇適當而有意義的工作為社會做貢獻。老人參與社會,日子就過的有意義,能夠排除憂慮與煩惱,得到真正的快樂。尤其對于那些低齡而又有技術專長的老人更符合他們的愿望,否則,是一大浪費,人們常說老人參與社會是益在社會,樂在老人。
(一)老人參與社會可以過好每個今天
過好每個今天的意思是不要無所事事,要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會、家庭和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要有目的地生活。
(二)老人參與社會可以排除憂慮和煩惱
老人排除憂慮與煩惱要經過艱苦的過程,人一輩子要做許多調整、改變,只要接受現實,參與社會做到老有所為,是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的。這一觀點是符合科學、符合人的能動性觀點的,也就是說符合馬列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同時也是符合心理學的情緒困擾的a、b、c理論的。什么是情緒困擾的a、b、c理論呢?情緒困擾的a、b、c理論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里斯提出來的。a是刺激,b是對那件事的態度,c是結果,直接引起c的并不是a而是b,意思是說同一事件可因為不同的看法和態度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情緒受意識的調節,人能改變環境主動調整自己的情緒,變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老人參與社會就會與周圍的人和事接觸,調整自己的認識,改變心理狀態。
(三)老人參與社會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
什么是真正的快樂?按心理學的觀點真正的快樂是在從事建設性、有意義的活動中產生的,是在人的活動取得成績,增強自信,得到自我滿足的時候產生,也是在得到他人的承認、被他人所接受,從客觀上證實自我,肯定自我的時候產生的。科學發明,除了它們本身的社會價值以外,還為成功者帶來真正的快樂。
雖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各人有不同的需要,使這個人快樂的情況不一定適合那個人。但是老年人要被人所需,要有作為,通過自己有意義的活動取得成就后感到快樂,這卻是共同的。
二 活到老學到老
老人退下來了但未離開社會,社會是不斷變化不斷進步。要跟上時代的要求就要繼續學習,上老年大學學習,從書刊中學習--讀書。老年大學是老年人學習的好園地,讀書可以為自己開創一個新天地。使老人有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洞察力、辨別力,增強對歪理邪說的抵制力,還可能使人有對艱苦生活的理解和適應能力。
(一)上老年大學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國老年人把老年大學當作學習新知識的學校,勤用腦的場所,又視為老年樂園。他們重新回到社會生活中來,克服了退休時的失落感、孤獨感,精神振奮,身心健康。
(二)上老年大學可以使人年輕
老年人上老年大學既能使身體健康,又能豐富精神生活使自己年輕,同時還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促使自己勤用腦,養成鉆研問題的習慣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三)讀書可以豐富晚年生活
上老年大學并不是每個老人用腦的惟一途徑,有的老人因種種原因不能上或者不愿上老年大學,但是,可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新東西。
讀什么書呢?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來作選擇。有的老人對過去工作的專業不能忘懷,仍然孜孜以求,繼續讀有關的書籍。有位愛打橋牌的老人,退休后讀了幾本研究橋牌的書,牌藝大為提高。別人夸他不但牌打好了,腦子也靈光了。
喜歡安靜的老人,一書在手,享受到清靜的愉快,無不感到得其所哉。總之,老人所需要的安逸、平和、趣味、智慧等等都可以從書中找到。所以,老年人要豐富晚年生活,應該讀書。
影響老人心理適應的因素很多,現就參與社會和勤于學習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 參與社會
參與社會是指老人退休后,根據社會的需要和本人能力、意愿選擇適當而有意義的工作為社會做貢獻。老人參與社會,日子就過的有意義,能夠排除憂慮與煩惱,得到真正的快樂。尤其對于那些低齡而又有技術專長的老人更符合他們的愿望,否則,是一大浪費,人們常說老人參與社會是益在社會,樂在老人。
(一)老人參與社會可以過好每個今天
過好每個今天的意思是不要無所事事,要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會、家庭和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要有目的地生活。
(二)老人參與社會可以排除憂慮和煩惱
老人排除憂慮與煩惱要經過艱苦的過程,人一輩子要做許多調整、改變,只要接受現實,參與社會做到老有所為,是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的。這一觀點是符合科學、符合人的能動性觀點的,也就是說符合馬列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同時也是符合心理學的情緒困擾的a、b、c理論的。什么是情緒困擾的a、b、c理論呢?情緒困擾的a、b、c理論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里斯提出來的。a是刺激,b是對那件事的態度,c是結果,直接引起c的并不是a而是b,意思是說同一事件可因為不同的看法和態度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情緒受意識的調節,人能改變環境主動調整自己的情緒,變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老人參與社會就會與周圍的人和事接觸,調整自己的認識,改變心理狀態。
(三)老人參與社會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
什么是真正的快樂?按心理學的觀點真正的快樂是在從事建設性、有意義的活動中產生的,是在人的活動取得成績,增強自信,得到自我滿足的時候產生,也是在得到他人的承認、被他人所接受,從客觀上證實自我,肯定自我的時候產生的。科學發明,除了它們本身的社會價值以外,還為成功者帶來真正的快樂。
雖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各人有不同的需要,使這個人快樂的情況不一定適合那個人。但是老年人要被人所需,要有作為,通過自己有意義的活動取得成就后感到快樂,這卻是共同的。
二 活到老學到老
老人退下來了但未離開社會,社會是不斷變化不斷進步。要跟上時代的要求就要繼續學習,上老年大學學習,從書刊中學習--讀書。老年大學是老年人學習的好園地,讀書可以為自己開創一個新天地。使老人有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洞察力、辨別力,增強對歪理邪說的抵制力,還可能使人有對艱苦生活的理解和適應能力。
(一)上老年大學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國老年人把老年大學當作學習新知識的學校,勤用腦的場所,又視為老年樂園。他們重新回到社會生活中來,克服了退休時的失落感、孤獨感,精神振奮,身心健康。
(二)上老年大學可以使人年輕
老年人上老年大學既能使身體健康,又能豐富精神生活使自己年輕,同時還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促使自己勤用腦,養成鉆研問題的習慣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三)讀書可以豐富晚年生活
上老年大學并不是每個老人用腦的惟一途徑,有的老人因種種原因不能上或者不愿上老年大學,但是,可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新東西。
讀什么書呢?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來作選擇。有的老人對過去工作的專業不能忘懷,仍然孜孜以求,繼續讀有關的書籍。有位愛打橋牌的老人,退休后讀了幾本研究橋牌的書,牌藝大為提高。別人夸他不但牌打好了,腦子也靈光了。
喜歡安靜的老人,一書在手,享受到清靜的愉快,無不感到得其所哉。總之,老人所需要的安逸、平和、趣味、智慧等等都可以從書中找到。所以,老年人要豐富晚年生活,應該讀書。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