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再婚心理如何調適
不管人們的愿望多么美好,人到了老年時期,總會有生離死別現象的發生。喪偶就是任何老年人終究無法回避的問題。在傳統觀念里,老年人喪偶后,就應該獨善其身,自己或者跟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寂寞地度過人生的最后時期,不應該再有什么非份的念頭。
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老年人獨身有害無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氣再次點燃愛情之火,那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心理有著積極的調節作用,甚至還會使老年人奇跡般地出現返老還童的現象。
老年人喪偶是人生感情生涯中最為不幸的遭遇。喪偶后,首先帶來的是孤獨和惆悵。心理學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獨。孤獨就象一條無形的鞭子時時抽打著老年人的心。嚴重的孤獨心理會引起老年心理變態,影響健康和長壽。如果喪偶老年人為了擺脫孤獨和寄托心靈,有勇氣尋找配偶進行再婚,不但可以使他們的生活增加無限情趣,而且還有利于身體健康。據美國對100余名65歲以上的喪偶老年人進行為期1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重新結婚者心情舒暢,疾病減少,延緩了衰老。而沒有再婚,一直孤身生活的老年人,卻心情抑郁,落落寡歡,發病率與死亡率都遠遠高于再婚老年人。33名再婚老人,僅有3名因慢性病而死亡,而27名鰥寡老人卻有14名得重病死亡。
其實,大多數喪偶老人都有重新結婚建立新家庭的愿望。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查發現,喪偶老人對異性的興趣不亞于有配偶的老人。喪偶老人的再婚率在西方國家是很高的,尤其是在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等歐美國家。在我們國家,近幾年來,喪偶老人的再婚率雖然有所提高,但與歐美國家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障礙。有的老年人頭腦中存有陳腐的倫理道德觀念,認為自己這么大年紀了,再尋找配偶覺得臉上不光彩,怕鄰居和過去的同事議論。尤其是女性老人,怕別人說自己老不正經、老來俏。有的老人怕再婚帶來新的家庭矛盾,怕添新麻煩,所以寧可忍受孤獨,也不再尋配偶。個別老年人患得患失,論地位,講條件,過分計較利害,左顧右盼,始終邁不開再婚的步子。還有的老年人由于過去與原來的配偶感情很深,如果再找一個,感到對不起過世的老伴。煙臺市郊區有一位61歲的女性,老伴在世時,對她特別好,共同生活了數十年,情深意濃。老伴過世后,在子女和過去同事的勸導下,她與一名退休老干部結了婚。盡管這位退休老干部各方面待她都很好,但從結婚那天開始,她就覺得自己背叛了原來的老伴,經常一個人到老伴墳前燒紙叩頭,向九泉之下的老伴解釋、請罪,求他寬恕。但是她心理上并沒有得到平慰,晚上常做惡夢,最后患了精神抑郁癥。
其二,子女反對。這是老人再婚的主要障礙之一。據某單位對86名再婚老人的調查中,遭到子女不同程度反對者竟達91%。子女反對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再婚,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怕遺產落入他人之手,擔心自己應該繼承的遺產得不到;有的怕別人議論自己對長輩不孝,迫使長輩再婚;有的不愿與繼父或繼母相處,更不愿意將來伺候繼父繼母;還有的認為長輩再婚是給自己丟了面子,因此寧可讓老人受罪,也決不讓其再婚。泰安市有一位62歲的男性喪偶老人,老伴去世后,心想自己才60出頭,身子骨還好,孤單一人如何熬過今后幾十年?雖然自己有三個兒子,但各有各的家,各上各的班,將來依靠他們也不行。當他鼓起勇氣跟晚輩們商量,父子四人談不到一起,吵了起來,不料大兒媳竟跑來借題發揮說什么老頭子再婚是傷風敗俗、不知羞恥、不為兒孫著想等等。二兒子、三兒子聽說后,也不同情老人。于是這位老人一氣之下,跑到數百里地之外的微山湖,投湖自盡了。對于這位老人,我們深表同情。而他的子女們應該懂得,處在生命后期的老年人,既需要心理慰藉,又需要生活上的照料。找一個老伴,本應使子女放心,但遭到反對的卻恰恰是子女。難道在子女看來,父輩或母輩只能順從子女,而不應該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自由、自己的選擇嗎?
其三,世俗和輿論的反對。現在子女們的覺悟是提高了,思想開放了,眼界開闊了,但封建倫理思想仍有一定的市場,有一些人仍然抱著封建禮教的木偶不放,他們以此來律人律己。如果有哪一位老人要再婚,消息傳得比什么都快,輿論會傾刻而起。他們不是支持再婚老人,而是冷諷熱嘲,胡亂猜測,甚至造謠中傷。什么某某春心不老、某某越老越花俏、某某財迷心竅、某某薄情忘恩,不顧晚輩。在他們眼里,從一而終的思想仍然是衡量人的感情的標尺。這些人大概忘了現在是90年代了,任何人包括再婚老年人,有他們的權利和自由,別人是干涉不得的。老年人再婚這是尊重自己感情的表現,符合時代的潮流,本是無可指責的。
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老年人獨身有害無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氣再次點燃愛情之火,那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心理有著積極的調節作用,甚至還會使老年人奇跡般地出現返老還童的現象。
老年人喪偶是人生感情生涯中最為不幸的遭遇。喪偶后,首先帶來的是孤獨和惆悵。心理學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獨。孤獨就象一條無形的鞭子時時抽打著老年人的心。嚴重的孤獨心理會引起老年心理變態,影響健康和長壽。如果喪偶老年人為了擺脫孤獨和寄托心靈,有勇氣尋找配偶進行再婚,不但可以使他們的生活增加無限情趣,而且還有利于身體健康。據美國對100余名65歲以上的喪偶老年人進行為期1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重新結婚者心情舒暢,疾病減少,延緩了衰老。而沒有再婚,一直孤身生活的老年人,卻心情抑郁,落落寡歡,發病率與死亡率都遠遠高于再婚老年人。33名再婚老人,僅有3名因慢性病而死亡,而27名鰥寡老人卻有14名得重病死亡。
其實,大多數喪偶老人都有重新結婚建立新家庭的愿望。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查發現,喪偶老人對異性的興趣不亞于有配偶的老人。喪偶老人的再婚率在西方國家是很高的,尤其是在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等歐美國家。在我們國家,近幾年來,喪偶老人的再婚率雖然有所提高,但與歐美國家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障礙。有的老年人頭腦中存有陳腐的倫理道德觀念,認為自己這么大年紀了,再尋找配偶覺得臉上不光彩,怕鄰居和過去的同事議論。尤其是女性老人,怕別人說自己老不正經、老來俏。有的老人怕再婚帶來新的家庭矛盾,怕添新麻煩,所以寧可忍受孤獨,也不再尋配偶。個別老年人患得患失,論地位,講條件,過分計較利害,左顧右盼,始終邁不開再婚的步子。還有的老年人由于過去與原來的配偶感情很深,如果再找一個,感到對不起過世的老伴。煙臺市郊區有一位61歲的女性,老伴在世時,對她特別好,共同生活了數十年,情深意濃。老伴過世后,在子女和過去同事的勸導下,她與一名退休老干部結了婚。盡管這位退休老干部各方面待她都很好,但從結婚那天開始,她就覺得自己背叛了原來的老伴,經常一個人到老伴墳前燒紙叩頭,向九泉之下的老伴解釋、請罪,求他寬恕。但是她心理上并沒有得到平慰,晚上常做惡夢,最后患了精神抑郁癥。
其二,子女反對。這是老人再婚的主要障礙之一。據某單位對86名再婚老人的調查中,遭到子女不同程度反對者竟達91%。子女反對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再婚,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怕遺產落入他人之手,擔心自己應該繼承的遺產得不到;有的怕別人議論自己對長輩不孝,迫使長輩再婚;有的不愿與繼父或繼母相處,更不愿意將來伺候繼父繼母;還有的認為長輩再婚是給自己丟了面子,因此寧可讓老人受罪,也決不讓其再婚。泰安市有一位62歲的男性喪偶老人,老伴去世后,心想自己才60出頭,身子骨還好,孤單一人如何熬過今后幾十年?雖然自己有三個兒子,但各有各的家,各上各的班,將來依靠他們也不行。當他鼓起勇氣跟晚輩們商量,父子四人談不到一起,吵了起來,不料大兒媳竟跑來借題發揮說什么老頭子再婚是傷風敗俗、不知羞恥、不為兒孫著想等等。二兒子、三兒子聽說后,也不同情老人。于是這位老人一氣之下,跑到數百里地之外的微山湖,投湖自盡了。對于這位老人,我們深表同情。而他的子女們應該懂得,處在生命后期的老年人,既需要心理慰藉,又需要生活上的照料。找一個老伴,本應使子女放心,但遭到反對的卻恰恰是子女。難道在子女看來,父輩或母輩只能順從子女,而不應該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自由、自己的選擇嗎?
其三,世俗和輿論的反對。現在子女們的覺悟是提高了,思想開放了,眼界開闊了,但封建倫理思想仍有一定的市場,有一些人仍然抱著封建禮教的木偶不放,他們以此來律人律己。如果有哪一位老人要再婚,消息傳得比什么都快,輿論會傾刻而起。他們不是支持再婚老人,而是冷諷熱嘲,胡亂猜測,甚至造謠中傷。什么某某春心不老、某某越老越花俏、某某財迷心竅、某某薄情忘恩,不顧晚輩。在他們眼里,從一而終的思想仍然是衡量人的感情的標尺。這些人大概忘了現在是90年代了,任何人包括再婚老年人,有他們的權利和自由,別人是干涉不得的。老年人再婚這是尊重自己感情的表現,符合時代的潮流,本是無可指責的。
[3] [4] [5]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