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性病的認識
古代對性病的認識
早在古代人們對性病就有了防治方法。
《黃帝內經》記載: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這是我國古代首次向人們發出“淋病”的警報。此后,漢代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寫道“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便腹弦急病,引臍中”,對《內經》作了補充,還提出了用狼牙湯浸洗治療。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則提出了“七淋”,其中有些即是現代淋病不同癥候群的表現。
有些性病傳入我國是在16世紀初。其時,葡萄牙人將梅毒傳入我國嶺南,并迅速向江、浙、京等地區蔓延。由于梅毒對人類危害極大,所以我國醫學家感到十分吃驚,立即做出各種防治措施。同時,出現了大批治療性病的專著,如《韓氏醫通》《外科心法》《外科發揮》等,從診療個案著手,并對二期梅毒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對梅毒治療具有一定科學性和參考意義的是陳司成1632年寫的《霉瘡秘錄》。它用問答式記述了梅毒的病因、病機、治驗,并報告了29例患者,進而認識到性交傳染和非性交傳染的兩條途徑;梅毒病的復雜、廣泛、多發的特性;梅毒的遺傳和早期先天性梅毒的癥狀隔離在預防方面的重要意義;治療不徹底的危害性等。
我國古代對性病認識最深刻、治療最有效的是在清代。清代《醫宗金鑒》對楊梅斑、楊梅瘡等性病癥狀都做了較仔細的描述。在治療方面,以七寶丹、三仙丹、將軍丸、輕粉八味消毒散等組方,其中有些藥方對建國初期消滅性病做出了貢獻。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