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趣說花椒
中醫趣說花椒
相傳,很久以前,一位美麗孝順的女孩名叫花嬌。她為了救治重病的父親獨自上山去找藥。她遇白胡子老者指點,歷經千難萬險,從虎豹護衛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種香料,將其拌入菜中,救治了父親。由于患此病的人越來越多,而香料又被虎豹毀了,除非花嬌自己立志不嫁,修煉成仙化作香料樹。于是善良的花嬌真的化作了一株香料樹,患病的男人們得救了。人們把這棵樹叫做花嬌。時間久了,人們忘記了花嬌,把嬌寫成椒。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為漂亮的花嬌修煉時,無情的歲月和風霜雨雪使她變成了麻子。
花椒,為蕓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果仁叫“椒目”,果皮叫“椒紅”,在食用和藥用上歷史悠久,早在公元二千年前,我國就用酒浸花椒制成椒漿,用來祭祀祖宗,送神迎神,驅邪辟疫。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一帶,在農歷新年時,民間有飲用椒酒的風俗,《四民月令載》:“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服之令人身輕不老。”《荊楚歲時記》亦載:“俗有歲滔用椒酒,椒花聞香,故采花以貢樽。”
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固始候古堆一號墓中,發掘出一精制的銅盒,盒內盛有顆粒完好的花椒,據考古專家分析和推測,此墓約葬于春秋戰國末期,墓中花椒作為香料或藥物而被葬入墓坑。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而把花椒列為下藥,并說:“下藥除病,能令毒蟲不加,猛獸不犯,惡氣不引,眾妖惡辟。”由此可見,在兩千年前的古人,已將花椒作為殺蟲、防腐、防霉、防潮、防濕的藥物,應用于保護尸體,以免尸體被毒蟲所蛀,陰地濕氣所腐。
更有趣味的是,在封建社會中,花椒還成為皇帝妃子的專用品,據史書記載:漢成帝微服出訪,在其姐家中遇到一位絕代佳人趙飛燕,趙輕盈善舞,婀娜多姿,成帝一見傾心,將其納入后宮,封為婕妤,后冊封為皇后,她一心想為成帝生個太子,但久久不孕,經御醫診斷,系因風寒入里,宮冷不孕,成帝令人在宮內用花椒涂滿四壁,取其室溫氣正,《漢管儀載》載:“皇后稱椒房,取其實蔓延;外以椒涂,亦取其溫。”此后,皇后之宮有椒宮、椒房之稱,另有一說是取花椒多子之意,唐朝詩人李商隱曾有“蘭迴舊蕊緣屏綠,椒綴新香和壁泥”之句。
花椒,以其氣香、味辛、麻辣,贏得了人們的喜愛,為辛辣味香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它不僅是宴上美味佳肴不可缺少的調料,也是人們日常飲食生活中必需的調味品。花椒的用途,可居調料之首,花椒除東北以外,其他各地均有栽植,但以四川、陜西產為佳。花椒,在川菜烹飪調料中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生花椒味麻,炒熟后香味才溢出,在煮肉、羹湯、銥菜,飼餡中,放入花溆或花椒粉,可以增加菜肴的醇香、鮮美之感,還能促進食欲。此外,花椒還可用于肉類、禽類、魚類,蘿卜干、榨菜等腌漬品,別具風味;花椒還是配制各種調味品的主要原料。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