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生十二鑒”析義
中醫文化:“尊生十二鑒”析義
遠房事。“欲修長年,必先遠色,況病者乎”。《素問·上古天真論》強調養生重在一個“精”字。精者,人身之根基也。精足則壽,精虧則夭。
寡嗜欲。“嗜欲不滿,心無寧時”。“人非木石,安能絕無。”吃飯穿衣,取暖納涼,生活必須,但不可貪得無厭。如果每天膏粱肥厚,飲酒作樂,必然“損耗精神,莫此為甚。”
斷思想。“思想無窮,神結于內,展轉勿置,煩由內生”。這里所說的“思想”,乃指妄念,不切實際,想入非非,如此則耗散心陰,陰虛則熱,內熱則煩。所以說“心理平衡”乃是養生第一要務。
消暴怒。《內經》云:“怒則氣上。”氣上于腦,可發為頭暈、頭痛、嘔血、厥逆、腦卒中等。如能“臨事顧身,怒將潛滅”。所謂“顧身”,就是在怒發之前,要考慮到怒會傷及心身,如慮于此,怒氣自然消退。
戒勞動。這里所說的“勞動”,乃指過度勞力。過度勞力,“則氣火煩沸,諸火上騰。”如夙有痰火,更不宜勞力過度。適度勞力,適度靜逸,方為對應之策。
省言語。“言由心發”。既發于心,亦必勞于心。若話語過多且煩亂,必然耗傷心氣。又一言一語,必由呼吸而出,“費心損神,呼吸損氣。神氣兩虧,于人何益?”若言語有序,聲音和中,不發狂言亂語,則心安神靜,何患只有!
慎起居。“起居者何?一切行住坐臥,早起晚息也。慎起居者何?言一切行住坐臥,早起晚息間,謹而慎之”。無受風寒暑濕燥火之擾,取暖不過燥,納涼不過寒。病中之人尤當謹慎,“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勿迎送。所謂“迎送”,即天天在那應酬親朋好友,不免要費心勞形。這種現象當今并不少見,既役于自己身心之累,又給他人增添煩惱,“諒我病夫,雖禮可廢”。病痛在身,更不可因“迎送”而勞心耗神。
節飲食。《內經》云“食飲有節。”今日講“合理飲食”,其義相同。飲食所傷,多在偏嗜,“有偏于涼冷,偏于炙煿,偏于高粱,偏于曲蘗者”。如此,“漸令濕熱垢膩,久積腸胃。發為瘡瘍者有之,發為癰疽者有之,發為種種惡疾者有之”。“人又何苦取一時之樂,而博他日之大不快也。”
檢藥石。“藥石聽醫,吾何以檢之哉”?有的健康者或病人,不聽醫囑,妄自聽信庸醫治之。有的則按照書上的方藥自試之,君臣藥不分,致令輕者重之,重者致危。依此取藥入口,后悔來不及了。
修德行。古語云:“人有善念,天必從之。”何謂修德?“即懺悔改過也。”要掃除漏習,頓悟昨非。兢兢業業,不遺時日,約束自己的欲望,如此修身,“天意自然向往,兇眚自然潛消”。
明用度。用度者,費用、開支也。黃金白銀自然是世間寶貝,但不可視金如命,唯利是圖,唯勞動所獲,心安理得。人生的光景有限,若每日都是花天酒地,大把花錢,那么他的生命還不如安貧樂道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