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思維視角看戲曲與中醫
中醫文化:從象思維視角看戲曲與中醫
戲曲是產生于中國本土并明顯不同于西方的歌劇、舞劇、話劇的傳統戲劇,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等于一體,表演時達到“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藝術效果。中醫學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等哲學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熟的醫學理論體系。二者雖為兩個不同的學科門類,但由于均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并成為傳統文化的構成要素,兩者之間有許多相通之處。
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為戲曲的三大藝術特色。綜合性指其融合了多種藝術門類,如舞蹈、雜技、美術(服裝設計)等。虛擬性指用一種變形的方式來比擬現實的環境或對象,這是一種抽象的過程,如演員對某些生活動作的模擬,諸如刮風下雨,船行馬步,穿針引線等。程式化指對生活動作的規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復使用。程式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規范對生活經過提煉、概括、美化而形成的,如戲曲表演中的關門、推窗、上馬、登舟、上樓等動作,皆有固定的格式。
象思維,指運用帶有直觀、形象、感性的圖像、符號等象工具來揭示認知世界的本質規律,通過類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認知世界的聯系,從而構建宇宙統一模式的思維方式。象思維是中華文化的主導思維,中醫相關理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象思維,如陰陽象模型、五行象模型、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等。而戲曲的程式性、虛擬性也都是象思維的產物,因此筆者認為思維模式是二者相通的基礎。
象思維包括抽象和意會兩個過程,即對現實的象化和對象的認知(實化),完成象和現實的統一。我國傳統戲劇中程式動作的創作是對生活現象的抽象描繪,觀眾對程式動作涵義的理解是意會。
陳素真是一代豫劇宗師、豫劇六大名旦之首,被譽為“豫劇皇后”、“戲曲舞臺上一尊美神”。她的《梵王宮》在業界內外廣受追捧,特別是“思云”一場中表演得天衣無縫,劇中女主人公耶律含嫣因相思成疾,抱病閨中,出場時起腔用慢板板式唱道:“終日里悶悠悠如癡如醉”,這時候只見她一臉愁容,步履顫巍,接著唱道:“思想起那射雕的人哪病臥在深閨”,“思念起”忽然眼神一亮,如病豁然而愈,配合模仿射箭的動作唱道:“他一箭射雙雕令人佩服”,嗣后創造性引入啞劇表演,在曲牌演奏的背景音樂下,通過回憶,運用眼神、臺步、造型等形體動作,生動地展現了耶律含嫣與壯士花云初次邂逅的過程,并表現出了她初見花云后的愛慕與眷戀、多情與羞澀,急于再次相遇的內心世界。然而最終看到周圍的景象,才大夢方醒,知道是神魂恍惚之中的南柯一夢,又被拉回到殘酷的現實中,不禁萬般悲傷,然后接著唱道:“我有病了,何日里能展開我這緊鎖的雙眉。”該唱段時而張揚,時而收斂,時而幽咽,配合她脈脈含情的雙眸,吐之于喉尖、又深深地植根于心底的唱腔,變幻無窮的形體動作,把一個少女由思春情結引發出來的焦慮與彷徨、渴望與無奈的“癡情”形象表露得淋漓盡致。聆聽她的唱腔,如空谷來音,亦如天籟之音,飄蕩耳畔,使人心中蕩起層層漣漪,結合她的表演,猶如欣賞一幀幀水墨畫,演有盡而意無窮,惹人無限遐思。然而觀眾,由于駕馭象思維水平不一,則對舞臺象理解各有差異,因此每個觀眾的內心由舞臺象而派生出一千個“含嫣女”也不盡相同。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