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治病方法多第 3 頁
鄭板橋贈聯治病
相傳鄭板橋在山東濰坊任縣令期間,手下一名官吏告病辭職。鄭板橋了解得知,這名吏屬嗜煙如命,貪酒無度,年僅40歲即已形容枯槁,瘦弱不堪。鄭板橋對那位下屬說:“我有一方,可治你病。”說罷展箋揮毫寫下一方,裝入信封內,并囑咐說:“你3個月后啟封,照方用藥保你藥到病除。不過這3個月之內須禁煙絕酒,否則無效。”3個月后該吏病體漸有起色,氣力漸增,精神好轉,暗自驚詫。待啟方一看,只見一副筆力遒勁的對聯:“酉水為酒,若不撇出終是苦;因火生煙,入能回頭便是人。”橫批“禍在煙酒”。該吏讀罷,恍然大悟,遂將對聯裱好,掛于正堂。從此煙酒不沾,身體日壯。
李漁以情治病妙方
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晚年著有《閑情偶記》一書,其中有7節談及治病的小品,名之為“笠翁本草”。所論皆為以情治病的妙方,雖是寄興之筆,今天看來也不無道理,讀來頗獲啟迪。這里摘錄2節:
一曰本性酷愛之物。李漁某次有病,想吃楊梅,醫生對他妻子說楊梅性熱,一二枚即可使他喪命。于是妻子哄他街市上沒有賣楊梅的。李漁不開心,病情加重。適時街上傳來喝賣楊梅聲,李漁大喜,精神為之一振,急令妻子去買。待幾枚楊梅吃下,神怡氣盛,不覺病魔退去。由是他得出結論:能在病時得到酷愛之物,就是治病良藥。
六曰樂為之物。人在病時,不要停止“樂此不疲”的工作。李漁每當有病,便吟詩、作文,屢用這個辦法,無不應驗。天下之人,都有“樂此不疲”的愛好,病中不應禁止,當然不宜使身體過于疲乏,但使意念轉移忘掉疾病為準。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