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葦草也關情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著名的《蒹葭》,在瓊瑤劇中被改為通俗歌詞,配上優美樂曲,廣為流傳。然而,很多讀者不知道蒹葭是有故事的。
據傳《蒹葭》歌賦的原型是春秋時期秦國一位無名女子。女子家住湖邊,自小喪母,其父常年以在湖中捕魚為生,女子在家中做些織衣煮飯的家務活。一天,女子在湖邊哼著歌兒洗衣服,偶一抬眼,不知什么時候,一個英武的青年飽含深情地望著女子,他乘坐的小木船半掩在茂盛的葦草中,隨水波搖蕩。那一刻,女子的心咚咚地跳起來,正在她面紅耳赤間,不知湖中什么地方傳來一聲招喚,男子似乎猛醒過來,小船忽地一下子掩進蘆葦蕩,不見了蹤影。而女子愛情的芳心卻被開啟。從此,女子每天都會來湖邊等青年出現,日復一日,卻總是失望而歸。誰也不知道那個青年是誰。人們在湖邊經常看到女子漸漸消瘦的背影,她沿著湖岸在葦草叢中找啊找,幻想著某一天心上的人出現在湖水之湄。葦草從青到黃,從黃到白……因相思而變得形銷骨立的女子,終于在一次找尋中失足落湖而亡,手中還緊抱著一縷青白的葦草。而當地的人們卻寧愿相信,二八芳華的她是為愛殉情,唏噓不已。
后來,一名云游四方的才子路過此地,聽說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落腳吃飯的小酒館里流著眼淚,即興做下了《蒹葭》的歌賦,邊吟邊唱。《蒹葭》因此得以廣為流傳,并成為當時名人雅士聚會時必吟唱之曲。由民間最底層的故事演變而來的詩詞歌賦,登入并主宰上流社會的大雅之堂,只有愛情才能做到。
詩中的蒹葭,又叫蘆葦、葦草。作為一種植物,蒹葭已經有數千年歷史了。作為一種中草藥物,《本草綱目》中是這樣記載它的:蘆葉“治霍亂嘔逆,癰疽”、“解諸肉毒”。中醫常用蘆莖、蘆根治療溫病,它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還有古醫書中記載蘆花可以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瀉。遠古的時候,古人還用葦草來包扎傷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