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中醫息息相關
書法與中醫息息相關
學醫時常聽老師有句話掛在嘴邊:“一手好字,二會雙簧,三指按脈,四季衣裳。”意思是,一個好醫生除了要具備好的“手藝”之外,還要有好的“筆頭”、“口頭”、和“派頭”。其中,字寫得好是第一要緊的事情。有些病人,先看處方、病歷寫得好不好,來判斷醫生水平高不高。所以,我暗暗下定決心,學醫之余,一定要把字練好。我漸漸地愛上了書法,書法幫我打開藝術之門,陶冶性情,益于身心,還能以書會友,豐富業余生活。在讀帖和臨池時,每每令人心曠神怡,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俗話說:“書為心畫”,“醫者意也”。書法與中醫息息相通。永字八法有側、勒、努、趯、策、掠、啄、磔,筆墨強調筋、骨、血、肉、精、神、氣、脈;中醫八綱有表、里、寒、熱、虛、實、陰、陽,方藥運用汗、吐、下、和、溫、清、消、補。中醫的陰陽五行、寒熱溫涼,書法的疏密開合、濃淡枯濕,處處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共同成為中華民族的國粹。中醫的最高境界是致中和,要求天人合一、形神兼養、動靜結合,而中國書法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同樣是追求內容、行筆、情感的和諧統一。自古文人常通曉中醫,王獻之《鴨頭丸帖》、張旭《肚痛帖》、蘇東坡《覆盆子帖》和黃庭堅《方藥墨跡》,這些書法藝術中的瑰寶都看似尋常的中醫處方和醫案。而許多名醫同時也擅長書法。如,陶弘景以傳世名著《本草經集注》享譽醫林,又以“大字之祖”的《瘞鶴銘》流芳千古;傅青主精于中醫婦科,又被譽為“清初第一寫家”;何鴻舫“不獨醫林仰宗匠,即論書法亦傳人”,不勝枚舉。
當我覺得文思枯竭、江郎才盡時,我喜歡從書法中尋找靈感。我在中醫理論與臨床研究中的很多創新思維竟是從書法中獲得的。這大概就叫做“旁敲側擊”、“觸類旁通”或“妙手偶得”吧。比如,書法運筆講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橫畫直起、欲快先慢、欲揚先抑、無往不收;而中醫開方子,也講究上病下取、陰中求陽、提壺揭蓋、逆流挽舟、甘溫除熱、引火歸原。由此又聯想起做人,也要懂得欲取先予、成人達己、以退為進、能屈能伸、吃虧是福、苦盡甘來。
書法無時不在吸引著我。每當我工作辛勞了一天回家時,我總喜歡打開一本碑帖,或讀上一段書論,很快就抖落了疲憊,渾身充滿了活力。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