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中醫文化特點第 2 頁
3、天人合一,形神一體的整體觀。中國傳統哲學十分強調自然界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整體,提出天人相應,天人感應等思想。認為天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著的。中醫文化中亦體現出這種原則。
中醫學主張把天文、地理、人事作為一個整體看待。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會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類社會之中,不能離開社會群體而生存。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已經感覺到了的客觀事實。中醫學從“天人相應”和“七情六欲”等觀點出發,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去理解和認識人體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視自然環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貫穿在病因考查、診斷治療以及保健預防的各個環節中,強調要“順四時而適寒暑”
同時中醫認為人體本身也是有機整體。把人的五臟與五體,九竅、五聲、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聯系起來,組成整個人體和五個系統,在此基礎上又根據臟腑的表里關系通過經絡聯系起來,共同協調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動。這種形神合一,以神統形的整體觀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統一的整體觀。
4、注意調整陰陽的平衡觀。《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中醫學認為陰陽分別代表人體內相對的雙方。《內經》說:“生之本,本于陰陽”,說明人的形成和生長發展的規律離不開陰陽。在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如果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病理狀態。人無論是飲食起居,精神調攝,自我鍛煉,藥物作用都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人的衰老,或為陰虛,或為陽虛、或陰陽俱虛。陰虛則陽亢,陽盛則陰虛,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故防治衰老,貴在調和陰陽,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對稱,強調平衡的哲學根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