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醫理論的萌芽第 3 頁
北宋慶歷年間,壯族聚居的廣西宜州曾發生了一次農民起義。統治階級用蔓陀羅花酒誘捕歐希范等起義首領56人,并全部殺害,隨后命宜州推官吳簡及繪工宋景等,對全部尸體進行解剖,繪圖成冊,名曰《歐希范五臟圖》,這是我國醫學史上第-張實繪人體解剖圖。所繪內容主要為人體內臟圖譜,對肝、腎、心、大網膜等解剖位置和形態的記載基本正確。如肺之下有心、肝、膽、脾,胃之下有小腸,再下有大腸,大腸之旁有膀胱……腎有二: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等等。并從病理的角度進行了初步的觀察和記錄,如"蒙干多病嗽,肺膽俱黑;歐銓少得目疾,肝有白點"。這次解剖事件,雖然以鎮壓農民起義為背景,說明北宋王朝的極端殘忍,但在我國醫學史,特別是解剖學史上,其歷史意義是肯定的,對中醫和壯醫在人體解剖以及生理、病理方面的認識,有促進的作用。
由于對尸體進行解剖及《歐希范五臟圖》的繪制,加上壯族民間的拾骨遷葬的習俗,使壯醫們對人體解剖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而對人體臟腑組織器官有了較明確的概念,尤其對骨骼、氣血、五臟六腑都有相應的叫法(內容詳見第六章第二節),并認識了這些臟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從而使壯醫對人體的生理病理及病因病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大約在唐宋時期,壯醫引進了漢醫的陰陽、臟腑等概念,并結合自身的認識水平,用來作為說理工具,以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現象及疾病的病因病機,從而使壯醫的理論水平及臨床診療水平得以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