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尿診第 2 頁
觀察浮皮:尿液冷卻后,表面有一層薄臘膜,稱浮皮。浮皮薄者為寒病,厚者為熱病;靜止的尿液,浮皮無故分裂成片狀則是痞瘤病之癥。有一種比較厚的浮皮,一般是灰白色,用小棍子挑出,放在指甲上,浮皮不破,放在火上燒烤,味如炙肉燒焦,這是由于前晚食用過多肉食油脂,為正常浮皮,不需治療。
觀察尿液的轉變:⒈轉變所需時間。蒸氣尚未散失,尿液即開始轉變為熱癥,尿液冷卻后才轉變為寒癥;⒉轉變情況。如靜置后尿液變濃,表明患者是熱性病,如果變稀薄而較清亮者,是寒性病的表現。一般的寒性病,多從容器邊緣較淺的地方開始發生變化;而熱性病則是自容器下部向上逐漸發生變化,并表明是新患的熱性病;如果是慢性久熱癥,則尿液的變化由四周淺薄處逐漸向中央較深厚部位轉化。凡尿中之漂浮物在尿液尚無變化之前即開始變化的,表明是寒熱夾雜病癥。⒊轉變后的尿色。一般來說,尿液轉變后其顏色不會發生變化。
尿診的臨床意義,主要在于判定疾病的寒熱屬性,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病象錯綜復雜,所以還應該特別注意對一些病態尿液做進一步鑒別診斷,以防誤診。如凡尿色為紅色者,應鑒別其為何臟器生病或屬何種熱癥。如色紅而有時兼混濁,且尿中漂浮物位于尿液之下部,則為腎臟病癥;設尿色紅而兼綠,且尿液清澈透明,漂浮物停于中部,是為脾臟之病癥;如果尿色偏黑紅,或者為淡紅色,而漂浮物均勻分布,此為肝臟疾病之象征。還有一些其他情況需加注意,如尿色雖為紅色之熱癥,但卻未見泡沫,則為熱邪內陷;青色或白色而無泡沫者,為久寒之癥。而隱熱癥之尿,其尿液之變化常在蒸汽消失之后,靜置較長時間才發生。此外,尚需鑒別假寒真熱和假熱真寒之尿象。凡尿雖呈青白色之寒癥,但其漂浮物卻甚多而且厚,實為熱癥,這就是假寒真熱;相反,如尿呈深黃,狀似熱癥,但尿中卻無漂浮物,氣味也小,實為寒癥,這就是假熱真寒。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