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對類風濕的飲食治療
藏醫對類風濕的飲食治療
藏族醫學認為,龍、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如果這三大因素保持平衡和協調,人體就健康;如果這種平衡和協調遭到破壞,人體就會生病。因此,藏醫臨床診治疾病,是根據龍、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失衡情況,辨證地制定治療方案。藏醫理論認為,風濕病是由培根和龍失調所致。患者若長期感受風寒,過食冷涼,油膩及甜食,或進食過飽又不活動,或生活環境潮濕,衣著單薄等,致使生理性的培根及龍偏盛,三大因素間的平衡和協調受到破壞,使五谷精微分化不純,從而引發黃水侵襲肌膚、筋膜、筋骨關節腔隙而致病。因此,藏醫對此病的治療常從飲食、起居行為、藥物、外治四個方面調理。病癥較輕時單用飲食或起居行為調理即可。
對于類風濕的飲食治療,藏醫要求類風濕患者的膳食以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鹽、中熱量、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藏醫《秘絕外遺》一書寫道"忌高鹽糖奶陳腐食,新鮮陳舊肉酥油,油膩難消類與酒,避免烈日沉睡寒潮受。新鮮炒面白青稞,面米為主進素食,如此配合方有救。"《四部醫典》"秘訣部"第五十八章中還有"青稞煮粥豆類和大米,黃牛乳酪苦菜涼開水,性溫性輕飲食相適宜。酸腐性沉性辣與油膩,視為毒物常忌之"的記載。現代醫學證明,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中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會產生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癥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加重骨質脫鈣疏松與關節破壞。
藏醫治療此病時重視調理飲食,合理的飲食保證了營養的全面,增強抗病能力,同時限制可加重病情的飲食的攝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病情,促進康復的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