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學疾病的分類第 4 頁
熱癥
可分為以下六種:
一.未成型的熱癥。由于人體的龍和培根失調而致病,癥狀為脈象細而數,尿色赤黃、渾稠而濁,舌苔蒼白,紅色風疹密密生出,體溫不穩,黃昏時發熱,呵欠多,懶散,口苦,頭痛,小腿肚與關節疼痛,惡寒喜暖,心煩多夢,不思飲食。
二.擴散熱癥。由于人體赤巴過量所致,高熱,脈象洪而有力、實而緊速,尿色赤黃、味濃、蒸氣大,痰多,色赤黃如煙汁,氣短,刺痛,口干,齒銹厚,身體沉重,食欲不振,劇渴,喜涼。
三.虛熱癥。由人體的“龍”紊亂失調而致病。發熱,脈象虛而數,尿色黃赤、多泡沫,呼吸短促、氣壅塞,視物模糊,舌苔紅而干燥,痛無定處,煩渴,睡眠輕,有恐懼感,汗毛直立,按壓風竅感覺疼痛。
四.伏熱癥。心伏熱則指甲發白,夜間常失眠,白晝貪戀蔭涼處,前胸后背及面部不斷生瘡疹;胃伏熱癥,癥狀是寒熱兩者皆有害,特別是過熱時,刺痛劇烈,不宜進食新鮮肉類,多食性溫之品;腎伏熱癥,淋尿轉為血尿病,行走或飲酒之后雙腳沉重難移步,腎脈延伸到哪里,哪里就疼痛。
五.陳舊熱癥。由于熱疾施治不及時而致病,脈細而緊,尿色赤而蒸氣長盤旋,面生油膩,口粘,顎后干燥且硬,眼有紅絲且有斑點,常流淚,肌肉呈現青色,身體干瘦,動則心悸,上半身疼痛,四肢與上半身疼痛且發木。
六.濁熱癥。本病是熱邪與黃水病的二合病,尿色紅如茜草根汁,脈象細而疾數,深處游走,面目黃腫,動則氣喘,體力衰弱,渾身汗津津,口干舌燥,嗜睡,多咳嗽,眼皮與腳背皆顫動。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