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醫藥的特色第 2 頁
藥物方劑方面。據史書記載,1226年蒙古軍隊中瘟疫流行,曾用大黃治愈。13世紀開始,隨著蒙古族同國內各民族和阿拉伯、中亞及歐洲各國的交往及通商,內地和國外的一些藥物進入蒙古地區。蒙古高原的特產肉蓯蓉等藥物也輸送到內地和國外。在元代,有大量的藥材從波斯和中亞入蒙古大國。1292年,在上都成立了“回回藥物院”,其專用的“回回藥方”一書共34卷,編入大量的阿拉伯藥方和醫療經驗。后來蒙古醫學家官布扎布著《藥方》一書,收載了印度、西藏、回回、漢醫藥物和驗方。說明當時蒙古醫藥學在國內外的交流中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在這個時期,蒙醫藥吸收了印度醫學理論。14世紀的著名翻譯家希拉布僧格,曾將印度經典《金光經》譯成蒙文,傳播于蒙古地區。該書第二十四章是阿尤吠陀醫學理論指導——四大元素(土、水、火、風)及氣、膽、痰學說的簡要論述,這對蒙醫理論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個時期,隨著蒙古汗國及元朝同歐洲各國之間的交往,阿拉伯醫學、意大利的醫療經驗,也開始傳入蒙古地區,蒙古醫學從中吸取了適合本民族和本地區特點的醫療經驗,豐富了其內容。12世紀時,蒙古族醫學也曾受到畏吾醫學的影響(回鹖在蒙元朝成為畏吾或畏吾兒)。與此同時,蒙醫骨傷科、蒙古灸等醫療經驗也傳入中原地區和西藏、新疆等地。成吉思汗規定的“扎撒”(法令)里有“免除醫生賦稅”的條目。1206年前后,蒙古軍中設有軍醫,專門負責戰傷外科。由此可見,當時的蒙醫不僅在數量上增多了,而且有了很高的社會地位。在這個時期,蒙古族醫學成為具有初步醫療理論,具有豐富醫療經驗的古代傳統蒙醫學。
16世紀以后,蒙古族經歷了明末到清朝的封建社會和1840年以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蒙古地區在經濟方面形成了以牧為主,半農半牧并有適當手工業的多種經濟的地區。文化方面也由于同許多民族的交流,其文化也稱多元性質。古代蒙醫學在這個階段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大量吸收印度醫學和藏漢等兄弟民族的醫學理論和經驗后,發展成為具有系統理論、豐富經驗的獨具特色的近代醫學。
16世紀末以來,以四大元素(土、水、火、風)學說為指導,氣、膽、痰理論為核心的印度醫學專著《醫經八支》和藏醫《四部醫典》傳入蒙古地區后,蒙古醫學得到豐富和提高。在蒙醫學發展到現代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學術派別,各派著術立說進行學術爭鳴,涌現出一大批著名的蒙醫學家。從學派來講,主要形成了傳統蒙醫學派、藏醫學派及近代蒙醫學派等三個派系。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第 2 頁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