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震腦術
蒙醫震腦術
頭部受外力打擊或強烈震動時,出現腦功能一時性障礙,造成暈厥與昏迷,但腦組織不發生器質性變化稱為腦震蕩。以畜牧業為主的蒙古人善于騎馬射箭,腦震蕩有著較高的發生率。從車、馬或高處跌下時頭背部觸地,或頭部受棍棒打擊,磚石砸碰等,均易引起腦震蕩,若打擊的外力過猛則可有顱骨骨縫松動的情況。
腦震蕩患者的主要癥狀為暈厥,但一般不超過30分鐘即可恢復。血壓、呼吸、體溫等雖無明顯變化,但脈象數而伴有顫抖。意識恢復后出暈眩、頭痛和頭部沉重而不能抬舉,頭發失澤,嗜睡,頭痛惡寒,惡心,吐黃綠色水樣物等癥狀。如骨縫外膜破裂,則行走蹣跚搖擺,目不能閉,頭暈,嘔吐,甚則昏迷。如骨縫松動則局部跳動性刺痛;如骨質損傷除出現上述癥狀外,伴有發熱,眼紅,鼻出血等癥狀。如受傷部位聚積黃水則出現目不能閉,耳聾,胃部不適等癥狀。
“震腦術”是蒙古民族民間廣為流傳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專治腦震蕩的奇特療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點,是蒙醫的一大治療特色,被整理載入了不少著作里。漢代文獻中記載,有一次蘇武受了刀傷,匈奴醫生掘了一坑,加上熱灰,將昏厥的蘇武放在熱灰上,蹈其背而使其脫險;18世紀伊希巴拉珠爾《四部甘露》,以“蒙醫震腦術”為題,比較詳細地介紹了治療腦震蕩的方法;《診治百病古代方經》的蒙文手抄本載:“小童腦震蕩,挖地坑,將患童倒懸其中,拍打腳心三遍”;更有趣的是,駱駝腦震蕩,“包其頭用木榔頭拍打”等。由此可見,蒙醫震腦術對人畜都有療效。牲畜震腦法的臨床實踐也許對人的震腦方法提供了科學實驗性經驗。無論如何,這些都是“震蕩療法”。
蒙醫震腦術的治療原則是“以震治震”、“震靜結合”、“先震后靜”。具體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木臼法:備一木臼,以百會穴為中心把木臼扣在患者頭上,臼口墊以柔軟厚布壓墊,使之緊貼于頭皮。然后用小木棒敲打臼底,以三次為一拍,共敲二十一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