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保健第 4 頁
希拉病:本質上屬熱癥。諸病總的癥狀為口苦,燒心,頭痛,發燒,局部固定性刺痛或作痛,顏面及全身皮膚微黃,腹部膨大,吐瀉膽汁,脊椎第二節等處希拉主穴有壓痛,在中午、午夜時出現病痛加劇現象。治療原則:一般在飲食、起居和藥物等方面,施以涼性療法,宜先調胃火扶正精,清希拉和血熱之邪,并用攻瀉劑及放血療法等隨癥施治。藥物可投六雄湯、苦參六味湯、柿子六味散、查干榜十三味散、檳榔四味散、胡連十六味散等攻瀉劑。為了清除熱邪余毒,可選用清希拉緩瀉劑,引用大黃地丁湯送服;藜格丹十三味散,引用大黃三味湯送服,外治可針對病情,取金柱脈、銀柱脈及肝膽合脈微量放血、并輔以冷罨。
巴達干病:一切寒癥之根源為巴達干。巴達干增盛所致諸病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或嘔吐,胃脹悶,噯氣頻作,味覺不敏,身感沉重,情志懈怠,神志迷糊常有寒冷之感,食后或陰天潮濕時易發作,尤以晝夜兩者之初(早晨及晚間6~10時左右)發作較多。脊椎第三節及胃穴等巴達干主穴有壓痛。治療原則:以溫熱為宜,消除巴達干為原則,并隨癥施治。藥物一般用光明鹽三味湯和光明鹽四味湯、紫硇砂五味湯等劑酌情服用。散劑:甘草十四味散,青龍二十六味散等。
外治方面,為了扶振胃火、清除巴達干,據病情,可在脊椎第三節、第十二節穴、胃前三穴等巴達干總穴施以針刺或艾灸或熱敷。內服胡椒、蜂蜜為宜。
在長期臨床實踐中,蒙醫還逐步總結了一些經驗性習慣用藥或療法,如治療各種疾病,單味藥中訶子為良好;對血病、內服巴沙、胡黃連為佳;黃水病用水銀,蟲病內服信筒子,粘性疾病內服黑云香、麝香等,效果顯著;對消化不良,紫硇砂是良藥;對毒癥包如病,用寒水石,療效顯著;浮腫用女貞子、鐵屑;熱癥用牛黃;心臟病用肉豆蔻,療效均顯著;肺病用石膏;肝病用紅花、五靈脂;脾病用草果、蓽茇為良方;胃病用石榴為上;嘔吐病用炒大米;腹瀉病常用止瀉子施治;尿頻癥用梔子、姜黃、黃柏,尿閉癥用硇砂、海金砂醫治;咳嗽用茵陳、懸鉤子木為佳;肋脅刺痛用川木香醫治;瘋癲病用陳舊黃油為佳;眼病用黃柏膏、三籽膏;口腔疾病用甜味藥或用皂礬或狼舌為佳;咽喉病用魚湯施治;創傷用熊膽效果良好;腐爛用銀珠灰,止血用獨活蟲為好。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