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名驗方(三)
健運麥谷芽湯
〔組成〕麥芽30克谷芽30克雞內金15克山藥15克 黨參10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復元益氣。
〔主治〕慢性胃炎。臨床凡見內傷或外感而致脾胃健運不及,臟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對癥藥應用,單用能增進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氣受傷,食納不香者也可靈活隨癥應用。
〔用法〕加清水超過藥面一寸(指一般藥罐)浸泡1小時,然后置火上煎熬,佛后繼沸5分鐘即可,不宜久煎。
〔方解〕方中山藥性平味甘,補脾氣而益胃陰,合黨參又能補氣。內金甘平,運脾健胃,有以臟補臟之妙,非他藥所能及。甘草引藥入脾,再加麥谷二芽,共奏復元益氣之妙。考麥谷二芽,多認為屬于消積破滯之品,而怯用于內傷虛證,于是二藥因此而用亦寡。大好良藥,定效莫展,豈不可惜。實則二芽“開發胃氣,宣五谷味”(《本草述》),其功用不在破,而在于開胃健脾,脾開胃健,則能運載藥力,以達病所,而使藥效發揮,功收倍盛。至于“化滯破積”乃脾胃功能得到開運的必然結果,亦二味功能之徐緒而已。再者二芽之豐功,古人亦早有說論,茲略舉一二,以資借鑒。如繆仲淳謂:“此藥具生化之性,政為脾胃要藥”;王海藏謂:“胃所虛人,直取麥芽、神曲”,是皆不破積而輕視二芽。二芽性味平和,稟天地生發之氣,開發脾胃而無升騰傷陰之弊。麥芽補脾,谷芽入胃;麥芽主升,谷芽主降,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而用量特大者,欲使氣機更加活潑。現代研究發現,二芽含有多種有益人體的酶與微量元素,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此亦類似元氣在體內推動、激發功能的表現。
〔加減〕如傷風感冒加香蘇飲合用;傷風咳嗽加三拗場合用;既腹脹滿,大便塘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類推,但無論成人、兒童,麥谷芽用量不宜減少。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