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
方一 疏肝利膽湯
藥物組成 柴胡15g 枳殼12g 香附10g 川楝子12g 青蒿12g 黃芩12g 金錢草15g 生山楂15g 陳皮10g
制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分2~3次。適應病證慢性膽囊炎。
病案舉隅 劉某,男,47歲。上腹部脹痛、鈍痛6年余,時輕時重,噯氣頻作,食欲不振,且大都因生氣著急、勞累或飲酒或進食油膩食物后復發。近因情志不舒和飲酒過多又復發。刻診:上腹部微脹滿,右上腹部壓痛明顯,舌質偏紅,苔薄黃少津,脈弦緊小數。t37.8度,查血:白細胞8.5x10的9次/l,中性粒細胞62%,淋巴細胞38%。b超:膽囊8.2cmx3.8cm,壁厚0.5cm,囊內模糊。證屬肝郁氣滯、濕熱蘊結、肝膽不利。用疏肝利膽湯加大黃l0g(后下)、郁金12g,四劑后腹脹大減,大便轉溏。前方去大黃,再進5劑,諸癥消失,b超正常。隨訪2年未復發。
資料來源 詹其暢.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7,(2):16
評案 《內經》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膽癉。”《靈樞·脹論》曰:“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傷寒論》曰:“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綜上所述,慢性膽囊炎屬中醫的“肋痛”、“膽脹”等范疇。本方依此而為:以柴胡疏肝散合蒿芩清膽湯化裁而成,意在取前方疏肝解郁和后方清熱利膽之長,共奏疏肝利膽之功。如大便干結加生大黃l0g;惡心嘔吐加竹茹12g;伴有結石加海金沙30g、雞內金20g;疼痛明顯、感染嚴重時可適當配用部分西藥。
方二 膽道合劑
藥物組成 荷包草150g 廣金錢草300g 烏梅250g 延胡索l00g 柴胡l00g 制大黃60g 黃芩50g
制劑用法 上藥加水3000ml,煮至900ml,每次服30ml,每日3次。
適應病證 慢性膽囊炎。
資料來源 劉杰.基層中藥雜志,1999,1:56
評 按 本方適宜濕熱合邪且熱重于濕者。方中重用金錢草清熱解毒祛濕,輔以荷包草清利濕熱;黃芩清解肝膽熱毒;柴胡清透肝膽熱郁、疏肝利膽;烏梅酸斂月干膽精氣;大黃引濕熱于下。全方共奏清肝利膽、理氣止痛之功效。堅持用藥、療效令人滿意。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