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益腎化瘀湯
藥物組成 熟地黃20g 淮山藥20g 山茱萸15g 丹參15g 菟絲子15g 肉蓯蓉15g 茯苓15g 丹皮l0g 僵蠶l0g 紅花 8g 澤瀉8g
制劑用法 水煎日1劑,分4次服,15天為1療程。
適應病證 黃褐斑,腎虛血瘀證。
病案舉隅 劉某,女,37歲。面頰、前額起褐斑,邊界清楚,大小不一,融合成蝶狀3年余。診見面色無華,頭暈神疲,情懷不暢,口苦咽干,月經量少,舌紅苔黃,脈弦澀。證屬肝郁腎虛,脈絡瘀阻。治以滋腎通絡為主,疏肝解郁為佐。用益腎化瘀湯,熟地易生地,加柴胡8g。藥進10劑,黃褐斑逐漸變淡,余癥減輕。續服10劑,面頰、額部黃褐斑片完全消退。為鞏固療效,再服10劑,1年后訪未復發。
評 按 該病以青春期、妊娠期及絕經前后之婦女為常見。由于此期生理變化較大,腎氣易受戕損,腎氣不足,五臟失充,血脈瘀滯,頭面肌膚失濡乃發為黃褐斑。益腎化瘀湯以六味地黃丸補腎陰;加菟絲子、肉蓯蓉助腎陽;丹參、紅花、僵蠶化瘀通絡。
臨癥加減:偏腎陰虛者熟地易生地,加枸杞子15g;偏腎陽虛者加鹿角霜12g;兼氣虛者加黃芪30g;兼肝郁氣滯者加柴胡8g;挾濕者,去熟地、丹皮,加薏苡仁、赤小豆各30g。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