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瘡性腎炎—清熱化瘀湯
藥物組成 銀花15g 野菊花15g 紫地丁15g 蒲公英15g小春花6g 白茅根30g 丹參15g赤芍10g 茜草10g 益母草15g 土茯苓15g 金蕎麥30g
制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煎2次,兩煎相混,分早晚2次月艮。30天為1療程。
適應病證 狼瘡性腎炎,瘀熱內結者。
病案舉隅 丁某,女,24歲。患狼瘡性腎炎2年余,曾中西藥治療,癥狀時好時差。診見形體消瘦,面部紅斑,腰酸,疲勞乏力,四肢關節酸痛。小便清,大便略干。舌質暗紅苔薄黃,脈沉細略數。檢查心、肺未見異常。腹水征(—),肝脾肋下未觸及雙腎區叩擊痛。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尿蛋白(++),esr40mm/h,血肌酐136mm/h,ana(+)。證系熱蘊營分,腎虛絡瘀。治以清熱化瘀。處方:金銀花、野菊花、紫地丁、蒲公英、黃芪、土茯各15g,小春花6g,亦芍、茜草、秦艽各10g,金蕎麥30g,商陸6g,經1個療程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尿蛋白(±),esr26mm/h,血肌酐122mmol/h。繼服原方1療程,諸癥悉除。尿蛋白(—),esr 10mm/h,血肌酐112mmol/h。原方去商陸加桑寄生/10g。再服1個療程以善后。復查各項指標均
正常。
資料來源 孫年祥.江蘇中醫,1996,17(12)16
評 按 本方為自擬方。針對狼瘡性腎炎熱毒血瘀的病機,采用清熱解毒化瘀之治法。方中金銀花、野菊花清熱解毒;紫花地丁人心肝二經,走血分而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消腫:蒲公英、土茯苓、金蕎麥清熱解毒,健脾利濕;小春花甘苦而涼,既可平肝防肝陽過亢而動風,又可清熱解毒;白茅根養陰清熱,涼血止血;赤芍、茜草、益母草清熱涼血、化瘀消斑。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之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