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五皮止癢飲
藥物組成 梓白皮15g 川槿皮15g 榆白皮15g 白鮮皮15g 海桐皮15g 生熟地各15g 地膚子9g 蛇床子9g 當歸9g 赤芍9g 苦參10g 首烏10g 紅花6g 甘草5g
制劑用法 上方每日1劑,水煎2次,汁混勻,分2次服。內服后的中藥渣再加入苦參、蛇床子各30g,以適量水復煎,于每晚睡前洗浴患處。
適應病證 神經性皮炎,血熱風盛證。
病案舉隅 李某,女,41歲。周身瘙癢起疹12年。初發于頸項、雙肘,后漸及胸背、腰腹及雙下肢,屢治無效。刻診:頸項、肩、軀干、四肢伸側均見大片深褐色苔蘚化損害,周圍散在扁平多角形丘疹,舌紅、苔黃,脈弦細。診斷:神經性皮炎。證屬血熱風盛、肌膚失養。予上方內服外洗。用藥12劑后,瘙癢明顯減輕,皮損變薄柔軟。減紅花加丹皮,續服24劑后,皮損消退而痊愈。
資料來源 劉康平.福建中醫藥,1991,(6):14
評 按 此方為自擬方,以祛風止癢見長。方中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鮮皮、海桐皮清熱祛風,以皮治皮;地膚子、蛇床子、苦參清熱祛濕止癢;首烏、生熟地、當歸滋陰養血熄風,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赤芍清熱涼血;紅花活血祛風,對改善皮膚肥厚粗糙有明顯效果;甘草調和諸藥。本方治療70例患者均獲良效。一般用藥14~16天。臨證運用此方,對皮損厚硬甚者還可加桃仁、丹參,以加強活血祛瘀作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