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首烏地黃湯
藥物組成 制首烏30g 夏枯草30g 刺蒺藜15g 熟地t5g 山藥15g 茯苓15g 丹參15g 地骨皮15g 秦艽15g 白鮮15g 炒棗仁15g 鉤藤15g 稀薟草15g 山茱萸12g 牡丹皮10g 澤瀉10g 紫草10g
制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煎2次,分早晚2次服。
適應病證 系統性紅斑狼瘡,陰虛內熱型。
病案舉隅 王某,女,21歲。面部蝶形紅斑伴脫發1年余。在當地醫院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予強的松治療效果不明顯。尿常規示:蛋白(+++),白細胞(牛++),紅細胞2~4個/hp,esr 32mm/h,gpt 36u。余正常。診見面容憔悴,蝶形紅斑。頭發稀疏,長短不一,捻之易脫落。晚上口干,大便干、小便短少,腰痛,蛋白尿。舌體瘦質紅苔薄,脈弦細。予首烏地黃湯,處方:制首烏、夏枯草、山藥各30g,刺蒺藜、白蒺藜、生地、女貞子、旱蓮草各15g,茯苓、山茱萸各12g,澤瀉、紫草各10g,丹參12g,丹皮9g,甘草3g。5劑后諸癥略減,尿檢蛋白(+),rbc 2—3個/hp,wbc 2~4個/hp。效不更方。守前方20余劑后,激素逐漸減量后停用。皮損全部消退,頭發烏黑茂密,尿蛋白(—);wbcl~2個/hp,rbc 0~1個/hp,esr23mm/h,肝腎功能正常。一切如常人。予二參地黃湯善后。隨訪無復發。
資料來源 艾棣儒.四川中醫,1994,(9):4~6
評 按 本方由六味地黃加制首烏、夏枯草、刺蒺藜,、丹參、地骨皮、秦艽、白鮮皮、炒棗仁、鉤藤、稀薟草、紫草而成,有滋陰清熱、養血和營、通利關節之功。方中六味地黃湯滋腎養陰而治腎虛之本,重用首烏補益肝腎之精血,不寒、不燥、不膩,為滋補之良藥;夏枯草人肝經而清肝火,防肝陽過亢;丹皮、地骨皮涼血退虛;紫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鉤藤、刺蒺藜助夏枯草清肝平肝;秦艽、白鮮皮、稀薟草清邪熱,涼血活血而治標,且該三藥還能祛風除濕而通利關節;炒棗仁養血和血、寧心安神。全方既可游’腎陰、退虛熱而治本,又可祛邪熱而通利關節,涼血活血消斑而治標。
- 相關文章
-
狼瘡性腎炎—清熱化瘀湯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