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 診

舌診是中醫(yī)診病的重要內容,對舌質舌苔望診的深度和廣度,是目前西醫(yī)有關舌診認識所不及的。中醫(yī)通過舌診可了解人體臟腑的虛實,辨別病邪的深淺,病情的寒熱,判斷病勢的輕重變化。
中醫(yī)為了深入觀察舌象,將五臟分配于舌體各部。常用的部份是,舌尖屬心肺,舌中心屬脾胃,舌兩邊屬肝膽。
舌診分看舌苔和舌質兩大部份。
(一)望舌苔: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可借以辨識胃氣(消化功能)的強弱,反映病邪的深淺和性質,以及腸胃(消化系統(tǒng))的病變等。舌苔的形成,正常時由胃氣所生,故健康人的舌苔多薄白津潤;病態(tài)時的舌苔,主要由于病邪的影響所致。看舌苔著重觀察苔質和苔色。
⑴苔質:包括苔之有無、厚薄、干滑、膩粘等方面。
①有無:可提示正氣的盛衰,病勢的進退。有苔表示病人胃氣尚存,機體尚有抗病能力;無苔則表示正氣不足,抵抗力低,可見于熱病后期的陰津虧損。
②厚薄:可推斷病邪的盛衰、病勢的深淺。薄苔多表示正常或病邪在表,病勢輕淺;厚苔表示病邪盛,且入里,有的可兼有消化不良、上腹脹悶、打餿呃、惡心等證候。如舌苔由薄變厚,則多為病邪由表入里,邪盛病增;如苔由厚變薄,則是病邪退,正氣復,病將好轉。
③干滑:可表示津液的存亡,推斷病邪的性質。苔干多見于熱性病高熱,熱傷津液,伴有口干口渴;干苔亦見于陰虛內傷,津液不足。苔滑(苔面水分過多),則多見于寒證、濕證。
④膩腐:可推斷是否痰濕或食滯。所謂膩,是指苔細膩緊密,中厚邊薄、光滑,揩刮不去,白膩為寒濕,黃膩為濕熱。腐苔,苔如腐渣,似膩而粗糙、疏松、刮之易脫,多為食積、痰濁。
⑵苔色:主要為白、黃、灰、黑四種。
①白苔:主表證和寒證,病勢較輕。如苔薄白津潤,伴有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的,多為外感風寒;若白滑膩,伴有胸悶嘔惡、咳嗽痰多的是內有痰濕;舌苔白中帶黃,伴見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則為半表半里證;苔薄白微黃,也可見于風熱外感。
②黃苔:一般為里證、熱證。苔薄黃微干,為外感風熱;苔黃厚干燥,多為里熱、實熱;黃燥干裂,起刺,兼有腹?jié)M便秘的,為燥熱傷津;若苔黃滑膩,則多是濕熱內蘊。
③灰苔:多為里證,有寒證和熱證之分。灰苔滑潤的,為虛寒或寒濕;灰苔干燥,多為實熱傷津。
④黑苔:多為重證,主寒盛或熱極。黑苔潤滑,體寒肢冷,則多為陽虛或陰寒;舌苔干裂,多是熱極或傷陰。
由上可知,中醫(yī)通過對舌苔的望診,可推斷病證的性質和演變,如苔色由白→黃→灰→黑;苔質由潤→干→焦→裂,薄→厚,有→無,則多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勢由輕變重。若舌苔朝相反的方向演變,則常為病勢好轉、病退或正復的征象。但望診舌苔時,應注意鑒別假苔或染苔:哺乳期的嬰兒,其舌苔多白膩,吸煙者多苔色黃膩;食枇杷、核黃素、阿的平以及某些黃色藥物,如黃連、梔子等,可使舌苔變黃;食橄欖、腌菜、酸菜可使舌苔變黑等,這些都不能算病苔。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