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理論的形成和學術發展第 5 頁
從上述可以看出,《內經》創立經絡理論是以針灸、按摩、氣功等療法為基礎,與疾病癥侯相聯系:針灸,按摩,都要通過一定的穴位,因而穴位與經絡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穴位的選用主要根據病癥,到了宋、金時期出現根據時間來選穴的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在分經辨證的基礎上,金、元時期醫家還結合到用藥,發展成為藥物歸經的理論。在明代,關于針灸經絡的著述最多,清代醫家對分經用藥較為重視,溫病學派在臨床辨證和用藥上都有重要的發揮。
新中國成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隨著中醫藥學事業的復興與發展,使針灸學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與提高。醫學科學工作者應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方法,對腧穴的形態結構、生物物理特性、臨床應用、作用機理、腧穴與針感、腧穴與經絡、臟腑相關等進行了大量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績。
近年,隨著我國針灸學術的迅速發展和國際針灸學術交流的需要,對穴名、讀音、經穴數目和排列次序等都已作了統一規定,對今后腧穴學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