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穴位】的分類
人體的腧穴很多,大體上可分為經穴、奇穴和阿是穴三類,茲分述如下:
經穴
凡歸屬于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的腧穴,稱為"十四經穴",簡稱"經穴"。這些腧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經循行路線上,所以與經脈關系密切,不僅具有主治本經病證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經及其所屬臟腑的病證。經穴隨著人們的醫療實踐,也經歷了一個由少至多的過程。《靈樞·本輸》篇在五腧穴上冠以所屬臟腑之名。《素問·氣府論》統計腧穴數目上冠以諸經"脈氣所發者"字樣,說明《內經》為腧穴的分經已奠定了基礎。從其經文來看,雖屢有三百六十五穴之說,但實際上其所載有穴名者僅一百六十穴左右。《甲乙》用分經分部方法詳載穴名、穴位,共得三百四十九穴。《千金翼》所載與《甲乙》相同。到《銅人》、《發揮》等書時才有所增加,其穴名數達到三百五十四穴。而后《大成》已載有三百五十九穴。《逢源》一使經穴總數達到三百六十一穴。現將歷代具有代表性針灸醫籍及所載經穴總數匯表如下。
歷代十四經穴總數對照表
年代(公元) 作 者 書 名 穴 名 數
單 穴 雙 穴 合 計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
《內經》 約25 約135 約160
三國、魏256-260 皇甫謐 《甲乙》 49 300 349
唐682 孫思邈 《千金翼》
宋1026 王惟一 《銅人》 ① 51 303 354
元1341 滑伯仁 《發揮》
明1601 楊繼洲 《大成》 ② 51 308 359
清1817 李學川 《逢源》 ③ 52 309 361
①《銅人》、《發揮》增加單穴2:靈臺、腰陽關系出自《素問·氣府論》王冰注;雙穴3 :膏肓俞、厥陰俞系出自《千金方》;青靈出自《圣惠》.
②《大成》增加雙穴5:眉沖出自《脈經》;督俞、氣海俞、關元俞均出自《圣惠》;風市出自《肘后》.
③《逢源》增加單穴1:中樞;雙穴1:急脈;皆出自《素問· 氣府論》王冰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