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治療頸源性眩暈
中醫艾灸治療頸源性眩暈
頸源性眩暈,顧名思義,就是主要由頸椎病變而引起的一種繼發性眩暈,常于頸部活動時出現,特別是猛然扭轉或過度后屈頸部時易于引起,也常發生于體位改變時。中醫學稱為“眩冒”、“眩”。從頸源性眩暈的臨床表現及辨證,于中醫學的因虛而致之眩暈。
治療時選取百會、足三里、風池、神闕穴。令患者取舒適的俯臥位,將百會(位于人體頭部,頭頂正中心,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和風池(在耳后枕骨下陷中)兩穴局部各1厘米范圍的頭發剪掉,將艾絨做成蠶豆大小的柱狀放于穴位上,用線香由其頂端點燃令其自燃,當患者有溫熱感時,術者用一濕潤的紗布將艾柱火壓滅,再另取一相同艾柱放穴位上如法施術,反復施術至患者覺百會穴處有溫熱感向腦內滲透為度。
患者可自行在家施艾條溫和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神闕穴(位于臍中)每穴15分鐘。其方法為:右手如持筆寫字狀使艾條與局部皮膚成45度角,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穴位處,點燃的艾頭與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施灸,以局部溫熱、泛紅但不致燙傷為度。每日一次,連續5次一療程。
值得注意的是,灸后如穴位處有如米粒大小水泡不必做特殊處理,十余日后可自行吸收、結痂,待結痂自行脫落。同時,有前述原發病的患者在采取艾灸法治療的同時,還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才能使該病得以徹底根治。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