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常用穴位的作用及操作方法第 3 頁
5、百會
取穴: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簡便而正確的取穴方法為:于前后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取穴。(如上圖)
作用:本穴具有比較明顯的雙向調節,既可預防高血壓,又能防止血壓過低引起休克。近年來還用于預防競技綜合征。
操作:灸法:以艾條作溫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分鐘或據情況而定。
6、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時,當項后隆起最高處下緣凹陷中為該穴。
作用:主要用于預防各類急性傳染病、對預防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發作和藥物的毒副均有較為顯著的作用。現代研究證實,電針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體生成和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食細胞的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
操作: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閃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