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與管理指南(修訂版)第 5 頁
七、設備配置
第十六條 根據《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平臺建設基本規范》、《中醫診療設備評估選型推薦品目》配置有關設備:
一是健康狀態信息管理設備。如辦公桌、辦公椅、計算機、打印機、電話、專用文件柜等。
二是健康狀態辨識及其風險評估設備。如中醫體質辨識系統、舌像儀、脈象儀、經絡檢測設備,體重儀、身高儀、血壓計、心血管檢測儀、肺功能儀、骨密度檢測儀、心電圖、血糖監測儀等常規體檢、理化、影像設備。
三是健康咨詢與指導設備。如健康教育宣傳欄、影像等演示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及信息網絡系統設備等。
四是健康干預設備及器具。如針具、灸具、罐具、刮痧板、砭石,及中醫電療、磁療、熱療設備等。
第十七條 設備配置應與醫療衛生機構中醫“治未病”服務功能、醫技人員醫技水平、開展的服務項目及工作量相適應。常規的理化、影像等輔助檢查設備可與本單位資源共享。
八、人員隊伍
第十八條 “治未病”科人員包括中醫執業醫師、醫技人員、中藥師、護理人員、管理人員等。專職醫護人員二級中醫醫院應當不少于5人,三級中醫醫院應當不少于6人,中醫類醫護人員比例不低于70%。醫技人員和中藥師可整合本單位的其他相關資源。
第十九條 “治未病”科高級、中級、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比例應合理,年齡及學歷構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撐科室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梯隊。二級中醫醫院“治未病”科應當有一名具備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中醫執業醫師;三級中醫醫院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中醫執業醫師占科室醫師比例不低于20%。二級中醫醫院“治未病”科應當有中醫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三級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專業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占科室醫師比例不低于20%。
第二十條 “治未病”科醫師應接受“治未病”服務的專業培訓,掌握中醫“治未病”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掌握“治未病”科常用健康評估技術、干預技術操作、常用的預防調養方案或常見健康狀態的高危人群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技術指南等,積累一定的健康評估及干預經驗,如健康狀態調養經驗(包括藥養食養和非藥物療法等)以及健康宣教經驗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