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思想的文化意義第 2 頁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人類對于自身的健康和疾病問題也充滿著憂患意識。如《周易·象傳》記載:“君子以思患而豫(預)防之。”這是最早關于預防思想的出處,而這一預防思想建立在“思患”基礎之上!独献印て呤徽隆芬舱f:“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睂τ卺t生來說,“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皇ト顺V螣o患之患,故無患也。”(《淮南子》)續上述思想之緒余,《黃帝內經》提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薄爸挝床 彼枷氤浞煮w現了傳統文化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則安,居安思安則危;未病思防則健,未病不防則病。此也說明在中國古代治國、治人理無二致。
當前醫學面臨著諸多憂患問題,醫療的進步無法遏制新生疾病不斷誕生的勢頭,醫源性疾病逐漸增多;老齡化社會使老年性疾病發病率增加,醫療費用大幅增加,社會負擔加重,由此引發的全球醫療危機。而要解決這場危機,必須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愈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這就是在當前大力倡導中醫“治未病”醫學模式的現實意義。
“治未病”思想的實質是醫學的最高境界
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實質是對生命的尊愛,當人體處于“未病”狀態下就應該注意防止疾病的發生,而保養生命是醫學的最高境界!秲冉洝贩Q為“寶命全形”。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七十二》中說:“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起之病, 下醫醫已病之病。”大凡人的生命狀態可以分為“未病”、“欲起之病”、“已病”三種,即健康人、欲病之人(亞健康人)、患病人;醫學也可以分為三等,“上醫”的職能是做好養生維護生命的健康;“中醫”的職能是早期干預以防發。弧跋箩t”的職能是治療疾病。這里把“治未病”的醫生作為上等的醫生。誠如《證治心傳》所說:“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薄爸挝床 笔恰白钌现馈,也就是醫學的最高境界!秲冉洝162篇把主張“治未病”的養生放在首要位置,是寓有深意的。元代醫家朱丹溪說:“今以順四時,調養神志,而為治未病者,是何意耶?蓋保身長全者,所以圣人之道!泵鲝埥橘e《類經附翼·醫易義》說:“履霜堅冰至,貴在謹于微,此誠醫學之綱領,生命之樞機也!睆埵险J為“履霜堅冰至”強調“謹于微”,施之于醫,則為“治未病”,并把這一思想放到“醫學之綱領,生命之樞機”的高度。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