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家對中醫治未病的認識第 4 頁
扁鵲
------姓秦,名越人,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人。他“治未病”的思想鮮明地體現在齊桓公病案中。據《史記》記載,扁鵲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他巡診去見齊桓公。禮畢,侍立于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后說道:“我發現君王的皮膚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么治療。”扁鵲走后,桓公不高興地說:“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相信這一套。”10天以后,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察看了桓公的臉色之后說:“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桓公仍不相信,并對扁鵲的說法深感不快。又過了10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看過桓公后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還是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說法更加反感。接著又隔了10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于是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扁鵲說:“一開始桓公皮膚患病,用湯藥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后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藥湯劑還有療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招來禍害。”5天過后,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后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桓公這時后悔莫及,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了。為扁鵲寫傳的司馬遷為此感嘆道:“使圣人予知微,能使良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這個病案從一個側面突出反映了扁鵲能夠預知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提出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的觀點,見微知著,防微杜漸,體現出扁鵲“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的臟腑。《難經》據傳是扁鵲所作,其中有“經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謂也?然: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孔子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實,他還是我國古代杰出的養生大師。孔子曾提出過許多頗具真知灼見的養生“治未病”思想。如《論語•季氏》中有這樣一段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在這里他明確地告誡人們,應當根據不同生理時期的體質與心理特點,陶冶情操,養護體魄:青少年時,身心發育不成熟,不可戀色早婚,不可快情縱欲;人到中年,精力充沛,仍須勞逸結合,修身養性,不可過度疲累,因為體質將由盛轉衰;到了老年時,體質已虛,更要淡泊名利,超脫俗念。正是由于孔子注重養生防病之道,且身體力行,持之以恒,所以盡管他一生歷盡坎坷,屢陷困境,仍能安于傳道、授業、解惑,而盡享天年。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