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的發展歷史
藥酒的歷史悠長,我國又是最早人工釀酒的國家,藥酒現在各個朝代有著不同的盛行及其演變。
藥酒的起源與酒是分不開的,中國是人工釀酒最早的國家,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就曾發現過很多陶制酒器。關于造酒,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戰國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此外,《世本》亦講到:“少康作秫酒。”少康即杜康,是夏朝第五代國君。這些記載說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釀酒業已發展到一定水平,所以后世有“儀狄造酒”及“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之說。這里杜康已成了酒的代名詞。商殷時代,釀酒業更加普遍。當時已掌握了曲蘗釀酒的技術,如《尚書·說命篇》中有商王武丁所說“若作酒醴,爾維曲蘗”的論述。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了商朝武丁時期(公元前12闐多年前)的墓葬,在近二百件青銅禮器中,各種酒器約占70%。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飲酒用具和盛酒容器,可見當時飲酒之風相當盛行。從甲骨文的記載可以看出,商朝對酒極為珍重,把酒作為重要的祭祀品。值得注意的是在羅振玉考證的《殷墟書契前論》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記載,對照漢代班固《白虎通義·考黜》曾釋“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釀之成為鬯”表明在商代已有藥酒出現。
周代,飲酒越來越普遍,已設有專門管理釀酒的官員,稱“酒正”,釀酒的技術已日臻完善。(周禮)記載著釀酒的六要訣:秫稻必齊(原料要精選),曲蘗必時(發酵要限時),湛熾必潔(淘洗蒸者要潔凈),水泉必香(水質要甘醇),陶器必良(用以發酵的窖地、瓷缸要精良),火齊必得(釀酒時蒸烤的火候要得當),把釀酒應注意之點都說到了。西周時期,已有較好的醫學分科和醫事制度,設“食醫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譜……之齊(劑)”。其中食醫,即掌管飲食營養的醫生。六飲,即水、漿、醴(酒)、涼、醬、酏。由此可見,周朝已把酒列入醫療保健之中進行管理。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更明確提出:酒,所以治病也,《周禮》有“醫酒”。說明藥酒在周代的運用確也相當普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