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膏藥的歷史及制作工藝
一、黑膏藥的歷史源源
黑膏藥又稱鉛膏藥,由植物油、藥料與鉛丹化合而成。黑膏藥在常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應用時加熱,使膏藥微熔,主要供外貼,黑膏藥屬祖國醫學外治法膏劑的一種,利用黑膏藥貼治疾病,在我國已有近千年的歷史。1840年前后,畢生提倡外治法的清代醫學家、《理渝駢文》之作者吳師機先生,使外治法發展成為專門學科。吳先生是清代有繼承、有發揚的醫林杰出人士,也是使外治法成為專門學科的開派人,其傳記已列入新編“清史”。今年9月15日(農歷8月6日)是吳先生逝世113周年,同年亦是吳先生誕生180周年。目前,黑膏藥已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各科,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二、黑膏藥治療疾病的道理應用范圍
黑膏藥治療疾病的道理和內治法相同,是以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為前題,只不過是給藥途徑不同罷了。誠如吳師機所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醫理藥理無二,所異者法耳”。黑膏藥治病的范圍很廣,可操陰陽之總,若僅用于癰、瘡、疔、癬,顯然是埋沒其功。表、里與半表半里及一切臟腑之病,皆可用黑膏藥貼治,與湯劑無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謹守病機,辨證制方
方藥精當與否,是黑膏藥療效優劣的關鍵。選定方藥必須謹守病機病因、病位、征候、臟腑氣血虛實變化及其機理,只有審因、明位、定性、求出疾病所屬,才能有的放失,選定出有效的方藥。
四、黑膏藥的貼敷部位
一般來說,病在外者貼敷局部,病在內者貼敷要穴。古代醫學家認為:清上焦,貼心口(膻中穴)、肺腧、勞宮、內關。清中焦,貼神闋。清下焦貼涌泉、勞宮。溫上焦,貼丹田、關元。補五臟各取其背腧;瀉六腑,亦可取其背腧。欲求陽者,貼關元、氣海。正如吳師機云:“其臟腑病,則視其病在,上貼心口、中貼臍眼、下貼心腧與心口對,命門與臍眼對,足心與丹田對”!叭舨≡诮,循其經而取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