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是學問,不是生意第 3 頁
膏方流行源于理論演進
安徽中醫學院教授顧植山認為,膏方不是中藥丸、散、膏、丹制劑形式的一種,而是經過長期發展、流行于江浙一帶的約定俗成的特有概念,具有醫學上的特殊含義。它有四方面的特點,一是以滋補為主,二是多在冬季服用,三是盛行于明末以后,四是最初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帶。
膏方之所以盛行于江浙地區,顧植山認為,這除了人文地理因素外,與朱丹溪等江浙醫家的研究推廣密不可分,江南腎命學派的理論將《黃帝內經》的“秋冬養陰”、“腎藏精”、“藏于精者春不病溫”等觀念融合到命門學說中,冬令進補的思想在命門學說的基礎上得到深層次的發揮。醫家又在劑型方面,將適宜滋養的膏狀內服劑型應用于冬令進補,膏滋方由此興起。也正是由于這種理論的指導,膏方多用于冬季。有人講“補冬不如補霜降”,將膏方服用時間提前到秋季,其實是不了解膏方理論的一種錯誤想法。
顧植山說,中醫學早期文獻中的“膏”大多是外用膏,早期內服的膏又多稱為“煎”,如《金匱要略》中的大烏頭煎、豬膏發煎等,但是,這些早期稱作“膏”或“煎”的內服劑,主要用作治病而不是滋補的。大約在臨床上逐漸認識到滋補類方藥制作成膏劑服用有一定優越性,以后用于滋補的膏劑方就逐漸多了起來。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