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藥藥理作用的因素第 4 頁
2)病理狀態的影響
病理狀態也可以影響藥物的作用,例如黃芩、穿心蓮等藥,對正常體溫并無降低作用,只有發熱病人用后,出現解熱作用。又如五苓散在實驗中對犬和小鼠不出現利尿作用,但對臨床上患有水腫、小便不利的病人,則具有利尿作用。肝腎患病,功能減弱,可以影響藥物體內的代謝過程,往往使藥物的作用時間延長。還有人工發熱動物模型所篩選出來的具有退熱作用的中藥,臨床用于病人不夠滿意,如穿心蓮;也有一些清熱藥對病人甚效,而實驗結果并不一定理想,如白虎湯。這也說明動物模型與人的疾病之間,還存在某些差異。
(3)環境因素
環境對藥物的影響,也為眾所周知。例如地理條件、氣候寒暖、飲食起居、家庭環境、居住部位,都對人的健康有較大影響。人被環境影響精神不舒時,可直接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一般在四肢運動時,腹腔內臟的血流量減少,這對一些腹部疾患的恢復是不利的。此外,在肺部炎癥時,如被迫過多勞動,可使炎癥向周圍組織擴散,病情惡化。
近年根據生物活動表現的晝夜節律,體溫、腎上腺索、皮質激素分泌等的晝夜波動,常與外界環境的晝夜變化有關。藥物作用也常皇現此種晝夜節律,例如附子、烏頭,通過測定其所含烏頭堿量及參附注射液的急性毒性,證實動物對其敏感性存在晝夜節律。烏頭堿的毒性午時(13點)最高(66.7%);戌時最低(13.3%),兩組差異顯著。參附注射液靜脈注射,子時LD50值為9.8629/kg,午時為8.308/kg。又如雷公藤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是一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于24小時內按不同時辰,每4小時給小鼠分組給藥,觀察給藥后一周內的死亡率,發現其毒性具有明顯的時辰節律,以中午12點給藥者死亡率最高,20點至次晨8點給藥者死亡率最低。
中醫五絕網整理
2008年2月修改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