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藥藥理作用的因素第 3 頁
F.劑型和制劑的影響
同一種中藥制成不同劑型,由于制造工藝和給藥途徑不同,往往影響藥物的吸收和血液濃度,直接關系到藥理作用的強弱。《神農本草經》指出“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并隨藥性,不得違越。”說明古人早已注意到劑型對藥效的影響:如枳實或者青皮煎劑口服,未見升高血壓記載,但制成注射劑靜脈注射,卻出現強大的升壓作用。
《本草經集注》記載的“合藥分劑法則”,對藥衡、切制要求、劑型、制藥方法,直至用蠟用蜜等,都有一定規定。現代制藥,要求更高,同一中藥或復方,即使劑量相等,劑型相同,但臥于各藥廠生產制劑的工藝不同,療效和毒性也往往有所區別。甚至同廠不同批號的產品,也不盡相同。為了保證不伺批號不同藥廠的同名產品有相同的療效,應當采取一定措施加強質量控制。目前制劑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或各省市衛生局批準的藥品標準執行。對指導中成藥制劑和統一產品的規格,起到良好作用。
(2)機體因素
機體因素也是影響藥理作用重要因素,它包括生理情況、病理狀態等。
1)生理情況的影響
體質、年齡、性別、情志等,對藥物的作用發揮,影響甚大。中醫學很強調秉賦不同對藥效的影響。意指遺傳因素、身體素質對抗病能力及藥物反應,存在較大差異。臨床上也存在不同種族或不同個體,對某藥的治療劑量相差多倍的現象。這種存于種屬或種族間的不同,稱為種屬或種族差異;存在于個體之間的差異,叫做個體差異。
年齡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同。少兒期與老年人對藥物的反應與一般成年人有區別。 少兒期正在發育階段,許多器官、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老年人肝腎功能普遍減退,都會影響藥物的體內代謝及排泄功能,故用量應適當減少。中醫學認為老年人體虛,對藥物的耐受力較弱,故用攻病法邪藥物時宜減量使用;幼兒稚陽之體不能峻補,故小兒不宜用參、茸驟補。
不同性別,對藥物的反應也有明顯差異,婦女一方面因體重差異,一方面由于激素的影響,對某些藥物的敏感性頗有不同。如定坤丹、調經丸、烏雞白鳳丸適用于婦科;而催吐藥、峻瀉藥則禁用于孕婦。
情志、精神狀態對藥物的作用也有影響。所謂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對藥物作用的發揮,顯有影響。
此外,藥物的個體差異,有量的和質的兩種表現。既有藥理學上所謂高敏性、耐受性;也有極個別病人對某種藥物發生的過敏反應。如口服人參糖漿,靜滴生脈液等,都有過敏反應的報道。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