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重修養
安度晚年,歡度余生,是老年人的普遍愿望。要達到這個目的,固然需要社會提供保障,家庭給予扶養,而老年人自己也必須慎于修養。
我國古代的醫學家一再強調養生必須與養德結合。王文祿提出:“養德、養生無二術”。高濂也強調說:“君子心悟躬行,則養德、養生兼得之矣。”
為什么養生必須結合養德呢?這是因為,良好的品德修養,有益于健康長壽。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提出“仁者壽”的主張,認為“大德必得其壽”。如果不重視修養德行,只求助于方術藥物,要想延年益壽是絕對不可能的。晉代養生家葛洪就說過:“若德行不修,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唐代“藥王”孫思邈也強調指出,不講究品德修養,即使服食靈丹瓊漿,對延年益壽也無濟于事。明代名醫孫志宏進而指出,如果不講究道德修養,既不能延壽,也不能得福,所以講究養生,首先必須講究修德。
古人強調在養生中要注意養德的主張,確有見地,講究老年心理衛生,首先就要講究自我修養,尤其要正確對待“得與失”。
人到老年,青春逝去,感到損失;旺盛的精力,一去不返,也覺損失;身心衰退,離開工作,告別事業,尤感損失;社會交往的冷落,親人老友的亡故,無一不覺損失……。老人回顧一生,損失的體驗是如此明顯。產生這種失落感,并不奇怪,如果過于強烈,不能自拔,以致“萬事零落,心無聊賴”,甚至“百不如意,怒火易熾”,則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有的老人,對名利地位的喪失耿耿于懷,對利益的失去追悔不已,整天憂心忡忡,腦子沒有安寧,危害更大。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