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療文化的發展趨勢
在我國,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形態,對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健康、我們的文化都有極大的影響。“三茶六禮”,茶為禮先。其實,茶最早被人類發現并運用時既不是飲品,也不是禮品,而是治病的藥品。
說茶最早是作為藥物出現的理由,是最先記載茶的書是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書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的別名,同時還有槚、蔎、茗、荈等也都是古時代表茶的字。很顯然,茶在這里是作為解毒藥被神農使用的,它被發現和運用算來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當然,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茶為養性之物
說茶為養性雅志之物,大體上可追朔到南北朝時期,與佛教的關系密切。據《釋道該說續名僧傳》載,南朝宋時一位居住在浙江武康小山寺的法瑤和尚,每次吃飯必要喝茶。到了南朝齊永明年間,武帝下詔請他去京城時,他已79歲高齡。其他居住在各名山大川著名寺院里的和尚也都以飲茶為雅,在佛教內形成“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這可能與佛寺多在山中,其空氣、光照、雨水、環境適于種植茶樹,而和尚清閑以茶為事有關。浙江天竺、靈隱兩寺的茶還成了有名的“佛茶”,作為向朝廷奉獻的貢品。
文人以茶為雅,圍繞飲茶為詩為歌的事很多,什么茶詩、茶賦、茶會、茶畫應有盡有。詩人盧同有《飲茶歌》一首,竟寫出了他對所飲七碗茶的不同感受:“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生事,盡向毛孔散;五碗筋骨松;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可見,古人已經認識到了茶具有清心寡欲、養氣頤神、舒心增智、強壯筋骨、發表祛邪、明目聰耳、沁人肺腑的功能。現代人則有了新的發明,在日本和我國的港、臺地區,最受婦女歡迎的“苗條茶”、“美容茶”成了當今養性雅志的上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