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茶療功效多
黃芪茶療功效多
黃芪是著名的補氣中藥,被譽為“補氣之最”“補藥之長”。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有補齊固表,托瘡生肌之功。主治體虛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體虛浮腫,慢性潰瘍,瘡口久不愈合等。黃芪泡茶或煎水代茶飲用,養生療病兼得,且經濟簡便實用,民間有“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之諺語。
臨床上,黃芪茶飲可用于氣虛引起的病癥,但更適合于:
體虛多汗:取黃芪30克,大棗5枚,水煎分3次溫服,日1劑。
氣血虧虛:取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煎水代茶飲,日1劑。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蕁麻疹:取黃芪15克,泡水代茶飲,日1劑。
頻發早搏:取黃芪15克,泡水代茶飲,日1劑,一般連用1~3周。
失眠屬氣虛者:每晚飯后取黃芪20克,泡水代茶頻飲,連用5~7天。
癃閉患者,久病臥床,或年事已高,或婦女產后,出現小便不解或點滴而下:取黃芪30克,煎水代茶飲,日1劑,一般連用3天。
臟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取黃芪20克,煎水代茶飲,日1劑,30天為1療程,連用2~3個療程。
瘡瘍久不收口:取黃芪6~9克泡水代茶飲,日1劑,連用2~3周。
腫瘤化療、放療或術后:取黃芪10克,泡水代茶飲,日1劑。
值得注意的是:黃芪泡水須用開水浸泡,宜用加蓋茶杯浸泡,時間至少15~20分鐘;煎水代茶一般煎煮30分鐘,煎2~3次,分別取汁混合飲服。黃芪性甘溫,久用(特別是量大時)如出現上火、腹脹、納差、潮熱等副作用,應減量或停用。中醫辨證屬實證患者不宜使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