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生方法多
養生小常識:小暑養生方法多
“小暑黃鱔賽人參”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進補。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其“性味甘溫無毒,入肝、脾、腎等三經,可補虛損、強筋骨、祛風濕”,《名醫別錄》亦將其列為魚中上品。
小暑多吃面食
江蘇等地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這“糕屑”就是炒面;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天人們有吃餃子、面條的食俗。古時面條又稱湯餅,張岱《夜航船》中就有“魏作湯餅,晉作不托”之語。《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小暑酷熱難耐,為什么還吃令人淌汗的熱湯面呢?《荊楚歲時記》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古時人們認為農歷五月是惡月,到了六月就應該辟惡,而“以熱制熱”法一向是中醫養生專家提倡的夏暑養生良方。此時節新麥方熟,吃上兩碗新小麥做成湯面,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嘗鮮又驅瘟疫邪氣,是何等快意!且傳統醫學認為,小麥味甘,性涼,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六月六飲羊肉湯
“六月六,請姑姑”,晉南地區稱是日為“回娘家節”,據說與狐偃的傳說有關。農村的風俗是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民謠云:“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羊肉鮮嫩,味甘性溫,《本草綱目》載,羊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益腎氣”,是助元陽、補精血、益勞損之佳品。中醫學認為,夏天吃羊肉,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胃生津、保護胃腸,這與《黃帝內經》所載“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觀點是相契合的。故徐州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