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型結石,也稱混合型結石,這類含膽酸鹽、膽酸堿、膽酸鈣等多種物質,其中也有少量的膽固醇、膽紅素等成分;這類石質比較堅硬、重量較大,多沉積于膽囊底部,B超可顯示彌漫性光點積聚在一起。由于膽汁的粘性,沉積過久的石沙有些隨人體的變動等因素,在膽囊內同樣結成一團,變成較大的石體,甚至又粘結上一層質地細膩的堅實外殼。由于這類石質重量大于膽汁,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易自動上浮而流出體外,也就很少因此而引起狄氏括約肌痙攣,也就不易產生劇疼癥狀發作。在臨床上多只見上腹脹滿不舒而少疼痛,B超則可見膽囊下垂或增大者較多。
溶血性石質,一般不單獨存在,多與膽固醇結石混合一起,其重量最輕,分解后的石質,初排于體外為黑紅色血絲,涼干后則變為黑色血沫,仍成細小的絲狀物質,B超檢查多不易顯示辨認。
至于膽總管所生結石,一般情況下,由膽囊內自流而積存阻塞該部位所致,發現之時,多已癥狀劇發;這個部位所存結石經查便所得,一般為黃色沙石,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膽固醇結石,這也可證明膽固醇結石重量較輕而易于隨膽汁外流。在幾種結石來說,實際上膽紅素結石比膽固醇結石重量還要輕,可膽紅素石質所含纖維成分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易自粉而外流;又因為膽紅素石質的纖維性,終究較石沙顆粒柔軟的多,所以即便有少量的碎片自流于腸道,由于它的柔軟性,一般在通過膽管時,也不容易引起痙攣而發作疼痛,正因為它對膽道的刺激力較小,也就很少損傷膽道,而在膽道功能較為正常的情況下,緩慢地將異物輸布而下,這就是在膽管結石中,很少膽紅素結石阻塞的原因;而膽固醇結石,多呈不光滑之沙粒,對膽道的刺激損傷則較大,這一點都可在所排各種成分結石期間,根據所表現的不同癥狀而認定。
肝管結石的形成往往也與膽道有直接關系。膽囊充滿結石或因其它因素致膽的接納肝氣的通道阻塞,閉鎖了的膽道使肝之余氣無處可行,其雜質停留于肝內膽管或肝外膽管,久而久之則凝結為石;肝外膽管的結石成分,從顏色或形態觀察,一般都接近膽囊結石成分,而肝內膽管結石則多有不同,其形其色都有著明顯區別,所見碎排的肝內膽管結石,如同味精,既透明又光亮潔凈,多呈小的條片狀,如并發膽石,一般在膽石排出后期方可下行。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