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十二章 常用藥膳中藥材第 12 頁
科學爭議
轉基因作物大面積種植已達7年,食用轉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億之多,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中國人。至今還未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實例。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宣稱,轉基因食品應主要用于惡性疾病的治療,而不是日常消費,因為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該類食品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暫時是無法估量和潛在的。如同某些疾病的潛伏期,其危害可能是數十年或是在下一代身上才能顯現。
1998年秋,英國一位研究人員在電視節目中公布他的實驗結果:用轉基因馬絲薯飼養大鼠,引起大鼠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在當時引起轟動,使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出懷疑。不過,后來英國皇家學會專門組織了評審,指出這項實驗有6條缺陷。
1999年5月,《自然》雜志刊登了一篇報道,介紹了美國康耐爾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研究者用涂有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葉片喂養君主斑蝶,導致44%的幼蟲死亡。這一結果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報刊在顯著位置轉載,從而引發了“轉基因玉米對生態環境是否安全”的爭議。有人指出,這項實驗是有意不模擬自然環境所進行的非選擇性實驗。但這不能打消公眾對轉基因生物可能危害環境安全的疑慮。
有更多的科學家在為轉基因技術辯護。他們相信轉基因技術會造福人類,要求在沒有確切證據表明轉基因生物危害健康和生態環境之前,繼續研究和開發利用轉基因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認為:“農業轉基因技術可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解決世界溫飽問題的根本途徑。”應抓住時機,進一步發展我國的轉基因技術,以促進農業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
<< 上一頁 [11] [12] [13] [14]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